日前,备受关注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正式开启发行。
根据财政部安排,今年计划发行规模达1.3万亿元,较2024年增加3000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首批发行的两期国债分别为20年期(500亿元)和30年期(710亿元),中标利率分别为1.98%和1.88%,自4月25日起计息,每半年付息一次。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什么?个人投资者怎么购买?有风险吗?
超长期+特别+国债
所谓超长期特别国债,包含三个关键词,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超长期,指的是期限。在债券市场上,一般认为发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利率债为“超长期债券”。和普通国债相比,超长期债券能够缓解中短期偿债压力,以时间换空间。特别,是指资金用途。它是为特定目标发行的、具有明确用途的国债,资金需要专款专用。国债,是国家为了筹集财政资金而发行的一种政府债券,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所以也非常受老百姓欢迎。
目前我国的国债类型主要包括两种,按照不同的发售对象,可以分为储蓄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两大类:储蓄国债直接面向个人销售;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此次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记账式国债,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能买。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开办机构购买,也可以通过在证券交易所开展债券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购买,还可以流通和转让。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分为20年、30年、50年三种期限,总计发行21只,发行期从4月持续至10月。其中,8000亿元用于支持“两重”项目(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5000亿元用于“两新”政策(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另有3000亿元直接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规模较2024年翻倍。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超长期国债发行节奏分散,全年资金压力可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将稳定市场流动性。申万宏源赵伟指出,今年发行周期较2024年提前结束,有助于优化资金使用效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特别国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启动发行,另外未来一段时间地方政府债券还会保持较快发行节奏,这意味着债市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发行高峰。伴随外部经贸环境发生变化,宏观政策将在稳增长方向显著加力。当前财政政策的要点是加快支出节奏,适当把安排在下半年的财政支出前移到二季度,全力提振内需,特别是要通过更大力度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其他政策工具创新,有效提振国内消费。这也意味着今年新增11.9万亿元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将整体前移,同时为下半年财政加力腾出空间。
债权ETF为投资者提供了间接投资于债券市场的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债券的门槛较高,例如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通常无法直接参与。
事实上,如果投资者想投资债券,不仅有超长期特别国债,还有债券型基金和债券ETF可以选择。
债券ETF是一种跟踪债券指数的基金。比如某个债券指数包含国债、地方政府债等,基金公司就按这个指数的配方,买进对应的债券,打包成一个可以交易的基金产品。投资者买这个基金的份额,就相当于间接持有了这一篮子债券。
目前,全市场共有几十只债券ETF,债券类型覆盖了国债、地方性金融债、地方政府债、可转债、城投债、公司债和短期融资券。
债券ETF的操作方式也很简单:在证券账户中输入代码就能实时交易,价格随市场波动,最低买1手(通常100份起)。支持“T+0”交易,今天买今天就能卖,资金当天可用。
投资注意波动风险
专家提醒,超长期特别国债如果一直拿到到期兑付,最为稳当,但非专业个人投资者仍需谨慎。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解释,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在市场上交易,它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变化发生相对变化,也就是一方面得到的是利息,另一方面还有价格的差异。有价格差异,便“有涨有跌”“有赚有赔”。对于投资人来说,要注意市场波动风险,理性投资。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提示,对投资者而言,在充分认可特别国债投资价值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投资能力、投资经验、投资期限、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目标等因素,充分关注后续特别国债发行情况,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理性开展投资。
本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