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春日莫负“西施舌” 醉白池雕花厅焕新  将于“五一”开放游览 新品破圈产业链  政企链动促繁花 湖畔珠玉缀  雅韵款款来
第3版:上海新闻 2025-04-26

春日莫负“西施舌”

王蔚

蛏子最肥美的季节是每年的四五月份,尤其是立夏前后的蛏子个个饱满、鲜嫩多汁。民间传言“春蛏肥似牛,莫负西施舌”,而“西施舌”指的就是蛏子这种帘蛤目竹蛏科软体动物。

不负春光不负鲜,时令水产“蛏”饱胃。经过冬季的蛰伏,蛏子的肉质变得肥厚,口感也柔嫩如豆腐,且有着较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铁元素不逊于猪羊牛肉。葱姜炒蛏子是最家常的做法,稍微多放一点水,用汤汁拌米饭,特别“落胃”。焯过水去了壳的蛏子,可以搭配丝瓜、洋葱、西芹、雪菜等,是初夏的一道爽口上汤菜。前两天我用做面拖小黄鱼的办法做了道油氽椒盐竹蛏,家人都说好吃,建议下次再做一次苔条味的。在厦门吃过福建名菜蛏抱蛋,好多年了,蛏鲜蛋香始终在舌尖挥之不去。

买回家的蛏子需要像螺蛳那样养上几个小时,让它多吐些泥沙出来。到市场上去买蛏子也是有窍门的,听弄堂里的“马大嫂”介绍,最要紧的是防止买到注水的蛏子,辨别方法很简单,只需看它的头和脚是否伸在贝壳外面,伸出来的多半是注过水的,因为鲜活的蛏子哪怕偶尔伸个懒腰,只要外界稍有触碰,就会立即蜷缩起来。

蛏子的形状颇似人形,有个大脑袋,还有两条美人腿,俗称“海里人参”,别名“小人仙”。它真正的学名叫缢蛏,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形,自壳顶到腹缘有一道斜行的凹沟,状如缢痕。相传最早的蛏子是圆形的,有一天皇帝乘龙舟到温州,闻听海边渔家的蛏子鲜美无比,但上桌后用筷子怎么也夹不住。大臣们便请皇帝下旨,令蛏子改圆为扁,那道浅浅的凹沟就是皇帝夹筷子时留下的痕迹。

其实,民间有着很多像蛏子这样千奇百怪的传说,根本用不着去考究它的真假。故事伴美食,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多了几分色彩、几分神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