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今年三月驶入韩国釜山海军基地
法国将制造下一代核动力航母,总统马克龙视察核电巨头法马通公司 本版图片IC
印度航母“维克兰特”号在北阿拉伯海行驶
“维克兰特”号2022年正式服役
文/郑 洁
最近,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冲突引发全球关注。
就在这场冲突开始时,印度曾高调展示其航母“维克兰特”号。4月23日的卫星图像情报显示,印度“维克兰特”号航母正驶向北阿拉伯海的公海方向,直逼沿海的巴基斯坦最大城市卡拉奇。然而,3天之后,“维克兰特”号就回到了印度卡尔瓦尔海军基地。
“维克兰特”号短暂现身后匆忙撤回,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短暂现身
航母“撤回”引发猜测
印度本意是将航母部署在接近巴基斯坦海域的关键位置,借印巴紧张局势之机向巴基斯坦海军施加巨大压力。毕竟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一艘名为“维克兰特”号的航母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当然,此“维克兰特”号非彼“维克兰特”号。老“维克兰特”号改造自一艘英国海军退役航母,而如今的“维克兰特”号是印度的首艘国产航空母舰,2022年9月2日入役。这一次印度再派“维克兰特”号“出征”,显然意在威慑巴基斯坦。
但谁也没想到,4月26日的卫星图像情报证实,“维克兰特”号已停泊在印度的卡尔瓦尔海军基地。它的突然“撤回”引发了各方猜测。
如今印度的这艘“维克兰特”号航母,排水量约40000吨,长约262米,可搭载约30架量身度造的舰载飞机。它的入列是印度迈向“蓝水海军”的关键一步,政治意义远大于即时战斗力。印度方面认为,作为印军唯一的现役国产航母,它不仅体现了印度国防工业的进步,还可强化印度对孟加拉湾及阿拉伯海附近海域的战略威慑。
动力短板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航母通常被部署在公海海域,用于执行长期任务,而非短暂的“亮相”。因此军事分析人士推测,“维克兰特”号可能是在面临巴基斯坦的反舰导弹系统威胁后选择撤退。这一方面暴露印度海军此次行动考虑不周,选择出动航母单舰,而非航母战斗群作战系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一航母自身战斗力和性能的薄弱之处,比如防空及反导能力不足,电子战能力低下,且缺乏足够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未能起到威慑效果。
航母是海洋强国战略力量的象征,目前全球仅美国、中国、法国、意大利等8个国家拥有现役航母,其中美国以11艘核动力航母占据绝对优势,印度、意大利等国也正在推动航母发展。核动力技术、电磁弹射、五代舰载机是当前航母发展的核心方向,而印度航母恰恰在这三个方面存在短板。尤其是核动力技术这一短板,是制约印度航母的主要因素。
“维克兰特”号航母的动力系统由4台LM 2500+燃气轮机构成,总轴马力为16万马力,最高航速28节。从动力性能来看,属于“小马拉大车”,速度可能比驱逐舰都慢,也会影响舰载机的起飞效率。印度在装备实力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动用航母模仿美军施压的做法,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外界对其海军实力产生质疑。
印巴海军这场较量,已成为当前南亚海上军事力量对比转变的一个缩影。
核动力航母
具有多项突出优势
印度也曾宣称计划建造亚洲第一艘核动力航母“维沙尔”号,但因为财力不济、能力不足,导致计划搁浅。核动力航母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核动力是利用可控核反应来获取能量,从而得到动力、热量和电能的系统。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核动力系统分为空间核动力、海洋核动力、航空核动力等;按照反应堆冷却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核动力系统分为压水堆、液态金属堆、热管反应堆、高温气冷堆等。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具有一系列突出优势。
第一,具有超强续航能力。核动力航母一次加注核燃料可航行40万—50万海里(约74-93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20圈以上,而常规动力航母续航能力一般在6000—12000海里(约1.1万—2.2万公里)之间,具体取决于航速和任务模式的不同。核动力航母的“无限航程”优势使其能长期远离本土执行任务,减少对补给舰的依赖,尤其适合全球战略部署。
第二,动力响应快且综合保障能力强。核动力反应堆能够始终处于热机状态,动力可瞬间提升至满负荷,加速性能远超常规动力航母,比如尼米兹级航母的响应速度在5分钟内可从静止状态加速至30节,对航母而言,这种特性在战术机动和快速脱离敌方打击范围时至关重要。
核动力系统可为航母提供近乎无限的电力,支持电磁弹射、相控阵雷达等高能耗设备使用,提升航母信息化作战水平。例如,美国福特级航母采用核动力为电磁弹射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保障,而常规动力难以满足需求。核动力还可以为航母提供日均百万升的淡水量,切实改善舰员生活条件,并保障航母设备的冷却需求。
第三,舰载空间和载重优势大大提升。核动力航母无需烟囱和排气系统,舰岛体积更小、布设更灵活。比如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的舰岛比小鹰级航母的舰岛缩小了约30%的空间占比。核动力航母更大的飞行甲板空间利于提升舰载机起降效率的同时,可部署更多舰载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增强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早期探测与拦截能力。另外,航母上使用核动力反应堆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油储存空间,如尼米兹级航母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可多携带约6000吨航空燃油和1200吨弹药,显著提升航母持续作战能力。
此外,核动力航母还可发挥巨大的海上战略威慑作用,可有效维护海上通道安全、遏制潜在冲突。
在抵御或对抗超音速反舰导弹方面,核动力航母与常规动力航母也有不小的差异。
从应急机动性来看,核动力航母更胜一筹。不仅可在短时间内加速,进行应急反应,还可支持高能耗防御系统,如电磁干扰设备、激光反导武器和密集阵近防系统的应用,大大提升规避导弹攻击的能力。
从反导能力来看,核动力航母也更具优势。现代反舰导弹通常采用红外、雷达复合制导,常规动力航母的烟囱废气温度高达数百摄氏度,容易成为红外制导导弹的显著目标。而核动力航母无需燃烧化石燃料,没有烟囱排放高温废气,大幅降低了红外信号特征,可显著减少被导弹锁定的概率。
迭代升级
未来发展优先选项
目前,拥有现役核动力航母的国家只有美国和法国。美国是全球唯一全面部署核动力航母的国家,现役11艘核动力航母,包括10艘尼米兹级(CVN-68至CVN-77)和1艘福特级(CVN-78)。福特级核动力航母的突出特点是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和高能效反应堆,美国计划再建造10艘福特级航母,逐步取代尼米兹级。
法国仅有1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约4.2万吨,全长261.5米,属中型航母,可搭载“阵风”-M战斗机、E-2D预警机等约40架舰载机,总功率7.62万马力,最高航速仅25—27节,为二战后最慢的弹射型航母。因沿用核潜艇反应堆,动力输出不足以支持高速航行,导致舰载机起降效率低,需依赖蒸汽弹射器辅助。虽然“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的实战能力受限,但作为目前全球唯一非美国的核动力航母,象征着法国的军事实力。法国海军也曾发布新型核动力航母的建造计划,2025年开始建造,2038年服役,以替代服役40多年的“戴高乐”号航母。
俄罗斯虽然拥有丰富的核动力潜艇、核动力鱼雷、核动力破冰船及海上浮动核电站的建造和运行经验,但是在核动力航母方面表现并不突出。俄方曾多次提出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的设计方案,如“暴风”级,但受限于造船能力薄弱、军费不足等原因,实际进展停滞。俄罗斯唯一现役的常规动力“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苏联时期建造的,1991年1月21日正式服役,虽然故障频发,但在俄海军战略中依然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总之,核动力技术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航母的战时补给依赖,同时可为未来无人作战平台和智能舰队的能源需求提供解决方案。随着核技术与船舶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和升级,核动力或将成为未来航母燃料动力的优先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