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护航(剪纸) 心灵书简与石头记 李清照之嫁 健身与教练 鹰嘴豆 春笋满山谷
第12版:夜光杯 2025-05-23

春笋满山谷

薛全荣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清和四月,正是“春笋满林生”,也是食笋的最佳时节。讲究“不时不食”的朋友阿海盛情邀请我们去浙江上虞山里体验挖毛笋、吃毛笋的乡野乐趣。

一夜春雨,大地如洗,空气清新。那天上午,我们驱车到了上虞长塘镇三面环山的会篁村。阿海的表哥老谢早已准备好锄头、竹担等农具。我们稍作寒暄,便向山里走去。行走在蜿蜒的阡陌上,阿海介绍了老谢:今年五十八岁,初中文化,生在山里,长在山里,一生“靠山吃山”,是货真价实的山夫。夫妇俩以每年3000元的价格承包了三十亩山地,以种植竹林为业,以竹产品为生,种毛笋、挖毛笋、加工毛笋、销售毛笋,年收入近十万元,是远近闻名的毛笋专业户和“笋专家”。

一路说着便到了老谢家承包的竹山。只见浓密的山竹林铺天盖地,竹叶翠绿欲滴,一阵山风,竹叶翩然舞动,竹林中不时有惊鸟飞过,发出婉丽的鸣叫,潺潺流淌的山泉清澈透亮,“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诗意画面跃然眼前。突然,同行的小戴惊喜地叫道:“这里有毛笋!”顺着他话音看去,竹林一隅,伫立着高高低低的一片雨后春笋。大家不禁喜从中来,跃跃欲挖。此时,老谢却高声说:“别挖,这笋已经不能吃了。”接着又解释道,这些长出地面的毛笋已经老了,只能任其长成毛竹。我们要挖的毛笋应是刚刚出土、仅露出白色笋芽的毛笋,这才是最好吃的上品。

随后,老谢带着我们来到竹林深处,指着一片微微隆起的地块说,这里有好笋。他拨去土上的竹叶,果然有好几个白色的笋芽才露尖尖。随着老谢的开挖,不久,笋身、笋根“原形毕露”,听着脆脆的“咔嚓”声,锄落笋出,仅50厘米的范围内竟挖出了5根毛笋。“此处长着的是一窝笋。”老谢解释说,“还有长单笋和长多笋的。”

那天,老谢连说带示范,手把手教会了我们挖笋的农活,并让我们参与实战。短短的一个半小时,便挖出了五百余斤新毛笋,足足装满了6副竹担,让我们在满满的喜悦中又不免犯愁:怎么挑下山?老谢似乎看出了我们的担忧,指着他老婆风轻云淡地说:“她会挑下山的,她一天上山下山来来回回最多能挑3000多斤呢。”看着他老婆黝黑的脸庞、壮实的身板、矮小的个子,我们都不禁感叹:挖毛笋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力气活,真辛苦!

下山后,已是午餐时分,老谢事先准备了“毛笋宴”,他诚恳地说:“挖过毛笋后,不吃毛笋是不完美的。”客随主便,我们欣然应允。让人意外的是,短短的时间,老谢用大柴灶烧出了“满汉全席”般的“毛笋宴”:冷菜有笋拌豆腐、咸菜烤毛笋、罐头辣味毛笋;热炒有油焖毛笋、毛笋炒腊肉、黑木耳毛笋炒肉片、筒骨烧毛笋头;汤类有毛笋炖竹鸡、毛笋腌笃鲜;主食有毛笋焖饭……

席间,老谢打开了话匣子,为我们解释了竹笋与毛笋的区别:竹笋是竹的幼芽,竹体细长,竹笋鲜嫩,略带苦味和涩味;毛笋的个体较大,笋体粗壮,笋壳上有明显绒毛,毛笋较为爽脆,纤维含量高……

告别老谢,他那句“我希望不可食无笋的观念,也能让城里人接受”的话,让我写下了上述文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