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怀臻(右)和朱洁静
朱洁静
第3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夜当晚,著名剧作家罗怀臻应邀在文化广场花园内为央视现场转播担任讲解嘉宾。央视记者问道:“罗老师,您担任编剧的舞剧《朱鹮》和湘剧《夫人如见》,是第十三、十四次托举主演赢得梅花奖了吧!与梅花奖的缘分真是‘一生一世’(1314)啊!”
岂止?!好演员才能体现好剧本。罗怀臻首先赞扬本届梅花奖针对近年“主题创作”扎堆、舞台大制作挤压演员表演空间的倾向,重新强调回归中华戏剧美学写意精神,将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传统戏“三并举”。其次,他透露为了这个目标,戏剧人的全情付出。
朱洁静
向“梅”而生成“鹮仙”
作为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竞梅”很残酷、“摘梅”最光耀。罗怀臻编剧的舞剧《朱鹮》2014年首演——开创了中国舞剧商演先河,并开创了随后同样由他编剧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绵延至今的红色主题演出高口碑高票房的市场奇迹。
但是,直到《朱鹮》问世11年后的梅花奖颁奖礼上,主演朱洁静才摘得梅花奖。罗怀臻说,“这一晚,朱鹮 与朱洁静‘身 形合一’,就是‘鹮仙’”——“鹮仙”是双关语,既指她在剧中的角色名,也融入了朱鹮保持高贵、不愿苟活的精神。
罗怀臻谈及当年上海歌舞团创作舞剧《朱鹮》是源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展示的日本最后一只朱鹮阿金的标本的故事。构思、创作了4年的舞剧《朱鹮》2014年4月首演于东方艺术中心。2016年,《朱鹮》参加了第11届中国艺术节,公布获奖名单的那一晚,朱洁静结束北京的演出连夜赶往西安,转机的中途期待是否能传来获奖的消息……最后,没有消息。她热泪盈眶,但不曾落泪。罗怀臻说:“这就是‘朱鹮’的命运——不以异化自己求生存。美丽的代价,就是不向世俗妥协。”
罗怀臻说的也是舞剧《朱鹮》的命运。在2019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问世前,《朱鹮》是上海歌舞团的招牌——但业内观念还未更新,认为这部舞剧“跨舞种——上半身是民族舞,下半身是芭蕾,很多编排又是现代舞……很难评。”罗怀臻说:“‘朱鹮’一直受伤,但是一直按着自己的健康道路前行。”
暂不得奖,对朱洁静而言还不是最大的考验,最大的人生考验在去年11月时来临——她查出了恶疾。罗怀臻鼓励她:“人,为何要治病?是为了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活得精彩。”朱洁静感激涕零道:“我心里要选的,就是罗老师的话。灰溜溜地活着、治病,干嘛呢?既然受苦,那就是为了重返舞台!”
朱洁静暂别舞台7个月,回归正好是今年5月梅花奖终评。其间,她偶尔出现在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颁奖礼现场,跳了3分钟《朱鹮》片段;张园的梅花奖快闪活动,亮相了大约30分钟。谁也不知道,每一次这样的亮相前后,她都躺在病床上。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下,即便其间经历各种放化疗,朱洁静一根头发都没掉。获得梅花奖当晚,她的出场灵动且有些小雀跃——几乎所有观众都看不出她是位康复中的病人。罗怀臻赞叹道:“今晚,朱洁静与‘鹮仙’‘合体’了;今晚之前,朱洁静是明星,今晚之后,就是当之无愧的‘舞蹈家’,成为一种人格的象征。”
梅花奖
磨砺名角分水岭
梅花奖,是磨砺艺术家的分水岭。得了梅花奖的演员,万般气象都超越了以往。淮剧名家梁伟平因主演《金龙与蜉蝣》一夜成名,当时,每晚为该剧义务导赏的名家包括邓伟志、赵丽宏、王小鹰、叶长海等。甬剧团在差点被挂上“儿童剧院”招牌之际,王锦文主演的甬剧《典妻》让甬剧团“破茧重生”。张静娴主演昆剧《班昭》赢得昆剧演员第一个“二度梅”,罗怀臻回忆道:“《班昭》在北京首演的当天,我在北京晚报上看到昆剧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非遗项目榜首的一条豆腐干消息,当时昆剧处于低谷……”
罗怀臻编剧的湘剧《夫人如见》,还助力周帆(见上图)获得了今年的梅花奖。130年前,谭嗣同带着妻子李闰来到上海。李闰创办了第一份女性报纸——女学报;第一个女性组织女学会……“如果她只是演一出《琵琶记》,即便‘摘梅’,也不会为湘剧留下新的财富。”
中国剧协顾问罗怀臻透露,梅花奖,是40多年前,面对传统文化的凋敝、表演人才的断档,由北京一批德高望重的戏剧家倡议设立的。与此同时,还设立了全国优秀剧本奖——1994年,在曹禺先生离世前一年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罗怀臻凭淮剧《金龙与蜉蝣》、昆剧《班昭》、甬剧《典妻》、京剧《西施归越》四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他不仅为14位获得梅花奖的演员创作了“一生一世”的代表作,也让观众通过中国戏剧的舞台感受到这些戏剧人对艺术“三生三世”的赤忱!
本报记者 朱光
主演罗怀臻剧本荣获“梅花奖”的演员
梁伟平 淮剧 《金龙与蜉蝣》
章瑞虹 越剧 《梅龙镇》
王锦文 甬剧 《典妻》
张小君 越剧 《荣华梦》
赵媛媛 黄梅戏《孔雀东南飞》
李 文 黄梅戏《长恨歌》
谷好好 昆剧 《一片桃花红》
李 青 京剧 《李清照》
万晓慧 京剧 《建安轶事》
李仙花 汉剧 《柳如是》(二度梅)
张静娴 昆剧 《班昭》(二度梅)
沈铁梅 川剧 《李亚仙》(梅花大奖)
朱洁静 舞剧 《朱鹮》
周 帆 湘剧 《夫人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