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拜集》孔雀封面之一 图片来源:yeap雅波艺术
《物种起源》第四版 图片来源:yeap雅波艺术
朵云轩木版水印《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
《草叶集》 图片来源:yeap雅波艺术
泥活字一组 图片来源:朵云轩
严复《社会通诠》 图片来源:朵云轩
沈琦华
5月24日,“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拉开帷幕,展览聚焦中西书籍在装帧技术、书写方式、主题构成、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具体特点,展现书籍如何作为“微光”照亮各自文明的进程。这是朵云轩成立12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也是跨越时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深度对话。
——编者
早年间,董桥一直想要收藏一本由著名的桑格斯基装帧坊装帧的《鲁拜集》,可惜价钱都超乎他囊中买书的涓滴。他几次写文章谈到这事,满纸遗憾可惜。据说,如今董桥的收藏单中早已不再有遗憾。不过,假如有20种装帧精美的《鲁拜集》放在一起展出,即便对董桥来说,也会让他赞叹机缘难得,香火不断吧,更别说对广大书迷而言,那简直就是过节了。没错,20种装帧形式的《鲁拜集》会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的“星丛——中西典籍互鉴展”上集体亮相。
东西方书籍的老祖宗
古今中外无一例外,书痴先是只买要读的书,继而搜买想读的书,再则立心读遍存书,最后捧回家的全是些装帧美丽的老书。的确连有学问的董桥也不得不承认,最后迷的是装帧,就算读不懂书中的绝种文字,也一定要买来玩赏。这次展出的20种装帧形式的《鲁拜集》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其中孔雀版《鲁拜集》最为珍贵。这册《鲁拜集》1910年由英国伦敦西格尔·希尔出版社出版,由著名的桑格斯基与萨克利夫装帧作坊装帧,限量25本,每本有桑格斯基和萨克利夫的亲笔签名和编号,犊皮装帧,封面有烫金的孔雀图案,史称孔雀版。这本《鲁拜集》的书口边缘配有两个铜质锁扣,每个锁扣上镶有三颗宝石,书口刷金,共116页,重达2.2公斤。该书12幅插图有描金上色,由英国画家尤恩·盖迪斯绘画。
很多藏书家心里都清楚,书籍的装帧太华贵了,恐怕会折寿,越是珍贵的装帧,越是命运多舛。上面提到的桑格斯基与萨克利夫他们在1904年和1906年手工装帧了两本《鲁拜集》,选用了各种奇珍异宝,不料前者于1912年与泰坦尼克号共沉海底,后一本在二战中毁于空袭。
其实,书籍的装帧更是文化的体现。本次展览中专门设有“独曜——中西装帧技艺”的板块,观众会发现,从中国的雕版印刷到西方的活字印刷,从手工装帧到机械印刷,每一页纸张都承载着文明的智慧。
猎书猎字猎句猎了大半辈子的人,怎么可以没有看到过印刷术的“老祖宗”泥活字。展出的这组泥活字是清代的。泥活字为庆历年间的平民毕昇发明。方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一印,经火烧硬而成泥活字,并用它们在两块铁板上交替排版和印刷。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书成功,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比西方活字印书整整早了400年。
就在泥活字的旁边,一册“《新学说汇纂首卷》残叶”安安静静地摆在那里。这是用西方最早的德国古腾堡活字印刷术印的书籍。15世纪中后期,德国的约翰·古腾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此间印刷的书籍都被称为“摇篮本”。摇篮本的出现也标志着西方书籍从手抄本时代进入印刷时代。“《新学说汇纂首卷》残叶”,1471年出版于威尼斯。这是一本大开本的初版摇篮本残本,双叶连缀装帧,双栏黑墨印刷,每页50行罗马体文字,天头红墨章节标题。读书人,同时面对着东西方书籍的老祖宗,双眼岂不泛泪。
文明发展的平等互动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公认的名著。明清两代有数以百计的刻本,也有许多本子配有插图。闵齐伋刻彩色套印《西厢记图册》是明崇祯十三年由吴兴闵寓五氏主持刊印的,因此又称为“寓五本”,是《西厢记图册》中的大名头。
这个刻本到了民国时期也很是罕见,当时一名德国眼科医生亚当·布罗伊尔在北京购得,后被其在日本东京大使馆担任外交官的儿子所继承,于1962年授予欧洲汉学研究中心——德国科隆大学,一直存放于东亚艺术博物馆的地库中。1968年,馆方选印了12幅图;1975年又将全部图画21幅印行。1977年,在馆长郭乐知的主持下,将此图公开影印出版,活页图版21幅,单幅单面特种纸珂罗版印制,几可乱真。德国的珂罗版《西厢记图册》也稀少,也是常年在图书馆玻璃书柜里的宝贝。藏书家黄先生在旧书店难得遇上一册,再贵也要购下带回国内来。
其实德国的珂罗版《西厢记图册》上世纪80年代曾传入国内,先后两次被摹雕印行出版。其中朵云轩《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于1988年4月开雕,1990年10月以木版水印传统技艺印成,算上勾描,用时近三年,原汁原味地重现了明刻《西厢记》图册的神采。朵云轩的《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锦面纸本,二十一开,锦面镶红木边册页装,只发行了三百册。
这次科隆版《西厢记图册》与朵云轩木版水印的《明刻套色西厢记图册》同台展示,也是展现中西文化在书籍中的交往印记。其实在本次展览中另一个重要板块就是“交辉——西文里的中国”。这个板块以西方典籍中的“中国内容”以及中国典籍中的“西方影响”为主要展示对象,揭示中西文明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影响,以及文明发展的平等互动关系。
在这个板块中,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多个版本与把达尔文作品翻译介绍给国人的严复的翻译手稿同台展示,则体现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1861年出版的《物种起源》第三版,绿色布面装帧,书脊烫金,浅褐色衬页,后衬页贴埃德蒙兹·雷姆南特装帧工坊的票签,书内有达尔文指导威廉·韦斯特所作折页石版插图。第三版印量2000册,本版经达尔文大幅修订。1866年出版的《物种起源》第四版,这个版本是《物种起源》各版中最稀见的。此次与广大观众见面的是严复《社会通诠》的翻译手稿,这也是该手稿首次公开亮相。本次展出的严复手稿本为线装一册,手稿正面为《社会通诠》译本全文,共计128开。
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本次展览的另外两个部分是:“融熠——文学的情感共通”板块,展览聚焦中西文学经典著作,通过作家签名本、珍稀版本等形式,展现文学的跨文化影响力;“星梦无垠——儿童文学的想象之旅”板块,通过西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展示由想象带来的文化魅力。在这两个板块里,你可以看到作家签名本《尤利西斯》、惠特曼《草叶集》等。你也可以看到许多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珍贵版本,如由法国著名插画家艾德蒙·杜拉克插图的《冰雪女王》,大家耳熟能详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秘密花园》等。这些作品通过丰富的插图与装帧设计,为观众呈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展览以儿童作为未来的希望,预示中西交流将在彼此真诚平等的互动中走向更为广阔的明天。
为丰富观众的文化体验,本次展览还安排了一系列配套活动。5月和6月期间,将举办中西文书籍相关主题的分享与对谈活动。此外,还将举办最美书籍系列鉴赏活动,通过电影放映和手作体验,让观众在亲子互动中感受书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