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AI大模型首次打破围棋思维“黑盒” 教学楼顶“长出”空中生物实验室 胸外科微创 上海技术“全球共享”
第7版:科教卫新闻 2025-05-24
打造“未来校园”让学生做主,好点子一个个变成现实

教学楼顶“长出”空中生物实验室

师生在垂直种植实验区观察植物生长状态 采访对象供图

卢湾中学顶楼,几十株水培绿萝在花瓶里伸展着枝叶。尽管有的叶片油亮,有的叶片已经泛黄甚至焦黑耷拉下来,一群学生却对眼前的一幕挺满意——为搞清楚绿萝在何种环境下生长得更佳,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配制了酸碱程度不同的培养液,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的喜好很快显露出来。在绿萝旁边,被设定了不同光照时间的“钱串景天”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状态。盆栽朝天椒有的因为住得宽敞,已经结出果实;有的三株挤在一个盆里,还在努力生长……

就在一年多前,这里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北向屋顶,如今却成了同学们爱来的一个“空中生物实验室”。卢湾中学校长张怡说,这是学校“未来校园梦想改造”计划的一部分,同学们的好点子,正在通过缜密论证和优化,一个个变成现实。

空荡荡的教学楼顶,成了大家最想改造的地方。用初三男生张成治的话说,原先的屋顶“太没有现代感”了。于是,在空中花园小组搭建出的模型中,加入了各种设想,要利用可开合顶棚、储水装置实现花园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利用自动喷雾装置,对花园控温控湿。同学们甚至提出,可以建一条空中长廊,跨越篮球场,让大家能步行至隔壁的卢湾高级中学……

“我们特意请来专家验证,即便是空中连廊这样看似天马行空的构想,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其实已经可以实现。”张怡说。初二女生丁予涵的发现,同样令老师们眼前一亮——市中心校区面积有限,车辆驶入学校地下车库必须先通过教学楼旁的狭长跑道,会占用同学们的运动空间。丁予涵画出草图,希望学校能将车库入口换个方向,此举还能增加停车数量。

于是,学校决定帮助孩子们把模型一点点变成现实。首先便是将六楼花园朝北立面变为立体生物实验室。地理和生物老师组成跨学科教师团队,带领同学们依据当前上海地区的气候环境特征,项目组组建了三组垂直种植实验区。其中,多肉植物补光实验用来验证光补偿点理论,朝天椒密度梯度栽培观察探究立体环境与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培绿萝pH值对比实验帮助同学们理解“根系发育—细胞渗透—酸碱平衡”的知识链。

“文献显示绿萝在偏酸性环境中生长更旺盛,但我们的实验显示它在中性环境中成长得更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12小时日照的矾根颜色更红,而其他的呈绿色?”“要提高密集组3号的开花数量,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同学们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在地理和生物课上学过的内容,不再只是纸上知识。”张成治感叹。参与植物种植的几名初二女生须诗凡、支语、龚琅懿觉得,实验虽小,但让自己对“控制变量”“调整精度”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有了更切身的认识。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