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左)和王朋举在为患者面诊
海华医院
手足(显微)外科手术
特约撰稿 左妍
在上海嘉定南部,有这样一家医院,用十年光阴完成了从艰难启航到成为区域标杆的华丽蜕变。上海海华医院自2015年开业以来,以“特色专科+社区服务”为双轮驱动,深耕医疗服务领域。
这里不仅有能创造断指再植奇迹的王牌手足(显微)外科,用显微技术为无数患者重燃生活希望;更有24小时不间断的急诊守护,以“海华速度”与“海华温度”为急重症患者保驾护航。如今,这所集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于一体的医保定点综合性医院,编制床位200张,开设24小时急诊,年接待患者超27万人次,为周边居民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创建医院守护区域居民健康
2013年,嘉定区江桥镇的居民仅靠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日常医疗服务,就医极为不便。并且,嘉定区是工业重地,高质量的手外科医疗服务不仅是保障职工安全的重要支撑,更是区域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李军院长早已留意到了这个问题,一直怀揣着在上海创办一家医院梦想的他,经过十年的精心筹备和调研后,决定把医院选址在江桥镇。
李军院长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再植与再造学组委员,他曾参与温州手足外科医院的建设并担任院长。从1998年到2004年,从最初只有5张病床的科室,到每年接诊手术患者超8000例的浙江省首家手足外科专科医院,李军参与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在此期间,李军还成功参与完成了多例高难度的双手十指离断再植术,婴幼儿断指再植等创造了国际上血管吻合数量最多的纪录。
在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核后,李军院长凭借自身专业能力和创办医院的经验,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收到了允许开办医院的批准,后经多方考虑,原计划开设的手足外科专科医院最后调整为综合性医院。
医院位于“海波路”与“华江支路”的交会处,因此被命名为“上海海华医院”,寓意着医院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承载着守护健康的使命。
历经两年的审批和建设,2015年3月,上海海华医院正式开业。医院按照综合性医院的标准建设,内部各项设施均严格参照公立医院的规范与要求打造,致力于为周边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院主要服务范围覆盖嘉定南部约60万左右人口,并与周边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24年,医院年接待患者超过27万人次,完成手术超过3000例,成为区域内居民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用显微技术铺学科发展快车道
手足(显微)外科是医院的王牌科室,也是重点发展学科,海华医院主要开展断指(肢、趾)再植、手指再造、指甲和指端缺损再造、手部皮肤损伤与缺损修复、创伤骨折、骨关节损伤与缺损的修复重建等。医院引入显微外科技术作为学科核心驱动力,创新性地推行了“显微外科+N”的学科建设新策略,以在“精”字上下功夫、在“难”字上求突破、在“优”字上做文章为宗旨,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建院不久,一次偶然的紧急情况让海华走进大众视野,并让海华手足(显微)外科在嘉定区赢得了广泛赞誉与良好口碑。当时,嘉定安亭医院有一名医生在家不小心割伤了左手手掌和手指,急需进行手指再植手术。正巧,安亭医院骨科专家曾在学术活动上对海华医院分享的断肢、断指再植病例印象深刻。因此,院领导商议决定就近前往海华医院治疗。
手足(显微)外科主任王朋举回忆,“当时左手食指不见了,患者和家属都说不要了,能保住手掌就不错了。在我们的坚持下,他们返回家中,在草地上找到了爬满蚂蚁的离断手指。”当患者家属带着手指返回医院时,手掌的再接手术刚完成,紧接着又进行了食指的再植手术。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断掌、断指均再植成功。“这次紧急救治,让嘉定区很多医疗机构都知道了海华医院,也知道了手足外科是我们的擅长。”
后来海华医院接诊了很多断指、断肢、畸形的患者,有错失黄金救治时间,断了十几个小时来求医的;有断指多年,想来做修复重建的;有被多家医院宣布只能截肢,过来碰碰“运气”的;还有从小耳朵畸形,头发永远遮住的……海华医院接诊了五湖四海的患者,十年里为近万例患者施行了保肢、保手、保足和畸形矫正、重建等手术。
今年1月,海华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迎来了从日本赶来上海的豆豆(化名)一家三口。豆豆患有先天性狭窄性腱鞘炎,左手拇指不能正常伸直,生活受影响。“在日本,我询问了多家医院,医生都说手术必须要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但是我看到社交平台上有宝妈发帖讲述了治疗宝宝狭窄性腱鞘炎的经过,说在上海做手术可以不要全麻。我们马上飞到上海。”豆豆妈妈说。在网上认真了解过上海海华医院后,一家人来到了这里。经术前检查,确认孩子符合手术指征。次日,在麻醉科监护镇静加局麻下,手术顺利完成,采取美容缝合,基本不留瘢痕,全程不过十来分钟。
在继续教育方面,手足(显微)外科积极推动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承办了多项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包括第一届海上手外科医师论坛暨上海市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臂丛神经损伤诊疗新进展与神经修复新技术学习班暨上海霍普金斯骨科论坛,以及慢性难愈性创面综合治疗新进展及适宜性技术推广学习班等。此外,两位学科带头人还受邀参加了国际手外科学术会议并作专题发言,将海华医院的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推向国际舞台,进一步提升了学科的学术影响力。
在科研领域,手外团队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成功申请局级课题2项,并积极参与专业书籍的编写工作,包括《特殊类型断指再植技术与实例》和《手外科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口袋手册》等,为手外科领域的学术发展和技术推广贡献了力量。
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和丰富的救治经验,手足(显微)外科荣获嘉定区卫健委第五批重点学科和2022年度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3上海医交会“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2024年成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首批“专科影响力品牌”之一。
除了手足外科领域,显微外科技术还在肢体矫形修复重建、创面修复、整形修复重建及再造和周围神经修复重建等多个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从“8小时服务”到“24小时守护”
开业不久,医院发现居民对急诊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作为一家刚刚起步的综合性医院,面对人员配备不足等困难和挑战,医院还是决定要把24小时全科医疗急诊开起来,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开设急诊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被120急救车送来、孤身一人、身无分文、全身遭受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李军回想起那个紧张而忙碌的夜晚,记忆依旧鲜明,“急诊刚启用不久,就迎来了一位全身约52%面积烧伤(三度烧伤16%、深二度17%、浅二度19%),并伴有吸入性呼吸道损伤、呼吸困难、危及生命的病人。我要求首要任务是立刻抢救病人,其他的一切后续再处理。”
医院迅速启动了绿色通道程序,在院领导统筹指挥下,由多科室精英组成的医疗团队紧密协作,对患者进行了紧张而有序的紧急救治,成功帮助他安全度过了休克期、感染期。患者在院治疗共计120天,海华医院副院长兼整形外科主任的赵军副主任医师,采用先进的ReCell技术为其进行治疗,最终使患者面部几乎未留下明显疤痕。
一年后,该名患者在陆续归还了之前欠缴的医疗费用后,带着一面锦旗再次来到了医院。“医生们不仅医术高超,人也好,当我面对家庭悲剧、身心绝望时,是海华医院帮助我重新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说。
无论何种情况、何种原因,都不能拒绝任何一位患者,治病救人的使命高于一切。这是刻在医院每个员工心中的“准则”。海华医院急诊为急重症患者开通了急诊快速通道,从接诊医师初诊到准备手术,整个流程由医务人员全程陪同,且一般不超过一个小时,让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接受治疗。急诊医师秉持着谁接诊,谁负责的原则,必须要将电话或微信留给患者,方便出院后回访复诊。十年来,医院接诊了数以万计的急诊患者,始终坚守这一原则,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信任与赞誉。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并发挥学科特色,医院在急诊服务中不断创新,增设了24小时显微美容缝合和24小时体外冲击波碎石等特色项目,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高效的治疗。此外,医院的专家团队为确保能够随时响应急诊需求,为患者提供“零距离”的医疗保障,几乎都居住在距离医院不超过500米的范围内。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医院的急诊服务能力,也让“海华速度”和“海华温度”深入人心,成为周边居民健康守护的坚实后盾。
2023年,海华医院与周边49家社区正式签约,签订了健康科普进社区共建协议书。海华医院党支部推出的党建志愿服务品牌“海华医站”协同江桥镇社区管理办、江桥镇卫计办推出了“海华医站站站停、让健康与你同行”大型义诊活动,集结了党员加医务志愿者的“精品”多学科医护团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服务了七千多位居民,荣获了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优秀公益服务项目”提名奖。
展望未来,上海海华医院将继续锚定“特色专科+社区服务”的发展路线,在患者就医体验、精神文明、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健康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强化各项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致力于通过提升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卓越、贴心的医疗照护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