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宠物版盒马”来啦 全球AI论文十年激增至三倍多 “上海方案”亮相欧洲 全国首份室外控烟柔性治理倡议书发布 未来有望在全市拥堵道路“治堵”
第7版:上海新闻 2025-05-27
上海首个交通领域专业大模型在北横通道试点应用

未来有望在全市拥堵道路“治堵”

本报讯(记者 裘颖琼)昨日,上海首家国资背景垂类大模型企业——中城交(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在徐汇“模速空间”创新生态区正式揭牌成立。该公司开发的上海首个交通领域专业大模型“通达大模型”,已在北横通道试点应用。

“通达大模型通过深度训练人工智能系统,已经成为了交通治理的好帮手。”中城交科技董事长常光照举例道,该大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就曾自动识别了一辆非机动车违法驶入北横通道。以往这种违法行为需要人工识别,处理相对滞后。

此外,通达大模型深度融合视频监控、物联网传感及实时流量等多元数据,构建全域感知与智能决策体系。该大模型通过AI算法实时感知隧道、高速等复杂交通场景,优化交通路网、智能诊断道路病害、预判突发事件风险,推动交通管理从“经验驱动”迈向“AI赋能”的智慧化变革。“我们用通达大模型为太仓20多个路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让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5%。”常光照说,未来,通达大模型有望在上海全市拥堵道路“治堵”。

中城交(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隧道股份孵化的战略性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未来将以交通领域大模型研发应用为核心。因此,通达大模型的诞生,离不开隧道股份60年深耕交通基建的深厚底蕴。常光照说,垂类大模型的训练,需要海量的工程资料和项目案例作为数据支撑。在隧道股份的支持下,中城交科技率先构建交通行业专用语料库,整合6大类30小类多模态数据集,收录超200万份行业技术文档、10万公里道路设施数字档案、5万例管理场景案例。这些数据不仅为交通垂类大模型提供了高质量训练素材,更将为模型在复杂场景下的深度应用提供支撑。

在上海首个交通领域垂类大模型的背后,是一支“90后”的年轻创业团队。“我们团队中,90后的青年人才占比超过8成。”常光照介绍,交通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开发与训练,需要计算机、软件工程相关人才,同交通等方面专业人才的高度耦合。因此,中城交科技打造了一支由交通工程专家与算法专家共同组成的“AI训练师团队”。他们之中,既有上海多个重大交通工程的建设者,也有算法领域的名校精英。

在昨日的揭牌仪式上,中城交科技与库帕思科技、智算科技、阶跃星辰、建设银行等多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涵盖算力基建、算法研发、产业投融资等关键领域,初步构建起“资本-技术-场景”的多元化产业生态圈。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