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 邵晓艳
又是一年暑假档,上海出品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2年前的此时席卷中国电影院的情景历历在目——有学子在影院吟诵李白诗句竞折腰,有观众看完该片后去西安、商丘践行诗人之路。一部电视剧《繁花》又让大江南北观众热衷学习上海话,看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波澜洗礼了主人公,感受人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光,是影之始。追光前行的上海影视人、上海文艺工作者,为观众与时代创造的“共同选择”,体现在“五个一工程”奖的丰硕成果上。
去年12月揭晓的第十七届“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中——杂技剧《天山雪》;电影《长安三万里》《万里归途》《人生大事》;电视剧《繁花》《三体》《城中之城》;网络文艺《中国奇谭》;广播剧《赫哲人的“伊玛堪”》;歌曲《新路》以及理论文章《论“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作为上海出品的精品力作,荣登其中。这一届“五个一工程”奖,上海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传统门类继续巩固领先地位,新增门类成绩突出,上海市委宣传部再获组织工作奖。创办于1992年的“五个一工程”奖,是引领精神文化创作、促进文化强国建设的示范工程,是全国各地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综合实力的精华体现,是精神引领和审美启发的风向标。
2024年3月,《上海市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行动方案》印发,上海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聚焦。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紧扣时代脉搏,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还获得了第20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优秀影片”、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周金鹤奖“最佳动画片”等多个重量级奖项……该片制作方追光动画,以《长安三万里》原班人马,即将于7月12日推出“12年来投入最大的新作”《聊斋:兰若寺》——以一条主线串联起《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等经典篇章,在国产动画史上首次尝试以故事集的方式呈现《聊斋志异》,六位导演为六个篇章分别创作了独特多元的美学风格。
如果说传统文化的当代审美表达,让观众感受文化自信、明晰“何以中国”,那么抓取人间烟火、温暖现实生活的作品,则给予观众切肤的关怀。电视剧《繁花》就胜在于此——它那么艺术,又那么真实。电视剧版站在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版之上,从改革开放的波澜起伏中,精选了典型人物,让上海乃至全国观众感受到身边就有这样闯劲十足、魅力十足的“角色”——这是阿宝、汪小姐、玲子和李李的故事,也是你我他的流金岁月,分分秒秒都“人间值得”。
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刚落幕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和电视节,再度印证了上海的“电影之城”地位。去年,上海出品影片上映42部,票房达71.3亿元,占全国国产电影票房的五分之一,其中13部票房过亿,占全国过亿国产片的四分之一。高质量、多类型、好口碑的“上海出品”,已成为全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引擎。
光影,也是舞台艺术的聚焦点。杂技剧《天山雪》是上海杂技团继独创“杂技剧”这一形式,在《战上海》之后推出的第二部作品。以援疆故事为背景的《天山雪》,继续探索“叙事必须为技巧发挥提供空间,而技巧必须有机地为叙事服务”的核心思想。在该剧创作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来自新疆的杂技演员。该剧九易其稿,最终浓缩成一台100多分钟、21个新创节目的大型杂技剧。该剧自2023年于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首演之后,开启各地巡演,仅线上观看人次就接近200万人……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文艺佳作,就是精神文明的硕果。这些佳作,能让我们在日常生活里就能感受到光影流动于城市文化之中,星辰大海起伏于时代奔流之中……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