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本报7版刊登《借着“会错意”让人了解这面红色遗址“520墙”》的报道,反映漕溪公园内一堵“520墙”红色遗址,因无官方介绍,常引发市民误解。近日,记者回访发现,公园已在导览图中对“520墙”完成了补录。
位于漕溪公园内的“520墙”,是一堵遗址墙,现场只有一块“五二〇运动被捕学生关押地遗址”牌子,周边没有任何文字介绍。此外,公园三个大门处的“游园守则”“简介”“导览图”中,也均未提及“遗址”。“520”因中文谐音“我爱你”而被赋予特殊意义,这让不少人把它传为“爱情墙”。为此,不少市民呼吁,借着“美丽的误会”,不妨加强对红色遗址的介绍,让更多市民、游客走近它、了解它。
5月20日的报道刊出后,徐汇区绿化管理部门曾作出回应,将结合文物“四普”工作,在专业部门指导下,待该文物线索和历史资料核实整理后,公园将及时更新标识系统,正式对外发布遗址介绍,拓展“公园+红色文化”。
记者再访现场发现,公园三个大门处设置的导览图中,现在都已加上了“遗址墙”的新标识,并赋予序号第18号。此外,在遗址标识牌的门柱上,也新增了一个“建筑可阅读”的“随申码”。
记者用手机扫码,马上跳转到一个“历史建筑”页面,该页面清晰列出了“五二〇运动被捕学生关押地遗址”的主管部门、权属单位、快速检索码、区划、街道、地址等信息。
上述页面下端还有“查看详情”“文旅通”和“景点热力图”等入口,方便市民了解这处红色遗址更详细的历史资料。
本报记者 陈浩 特约通讯员 马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