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3日 星期三
蔬菜谣 最近天气有点怪 神奇蘑菇 班里的“小书虫” 一只可爱的蝴蝶 多彩画卷中的陈老师 走进糖果世界 不如写下来 品味北京
第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2025-07-20

品味北京

聂若颖 北京市171中学初三(1)班

何为品味北京,是赏亭台楼阁,梨园听曲,还是立闹市街头,看俗世繁华?这曾经是我的一大困惑,不过现在,我有了答案。

一直以来,我是透过宫墙,玻璃瓦以及那个偌大的、载满荣辱兴衰的紫禁城来看北京。不过这次不同,我同朋友七拐八拐地进了一个小胡同,来到一处匾额上标“老舍茶馆”四字的地方停了下来。这便是我等此行的目的地。“老舍茶馆”在京城妇孺皆知,据说老舍茶馆是以老舍先生命名的茶馆,古香古色、京味十足。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曲艺、戏剧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时品尝名茶、宫廷细点和应季北京风味小吃。已然成了北京这座六朝古都和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名片”,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人们进入老舍茶馆,不单是品茶味,还要品其中的文化味。

这茶馆不大,不是三进三出的四合院,也没有“北京红”的墙。茶桌、茶凳是黄花梨木的,如星罗棋布,占满了本不算大的地盘。而在这样一隅之中,又搭了个戏台子,便更显得拥挤。我们也选了一个地方坐下,要了一壶茶,慢慢品起来。耳边时不时传来茶客们的聊天声。台子上皮影轻盈地舞着,人声慢慢地唱着,锣鼓叮叮当当地敲着。置身于这样的一小方天地,掌柜王利发、相面骗人的唐铁嘴、说媒拉纤的刘麻子等人物似乎一一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尤其是老舍先生《茶馆》里“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操着京腔京调,在十足的京味中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等场景如在眼前。想到这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隐隐能感受到老舍先生的心潮澎湃。他同情受苦受难的老百姓,通过刻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冷静而客观地展示着北京城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三个时期、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当时社会各阶层在旧中国的悲剧命运。我不知道当时的老舍先生有没有看到中国的未来,但起码他通过王利发的死去在表达着这样的观点:这样的黑暗也必将死去。

喝完茶,看完皮影戏,我们漫步上楼,来到老舍纪念馆。纪念馆里摆放着不少老舍先生用过的旧物和他作品的印本。其间,我发现了我熟悉的《骆驼祥子》的印本。暑假刚刚读完一遍《骆驼祥子》。其特色主要表现为鲜明突出的北京味儿。从北京的八大胡同到仁和车行,从虎妞到小福子,从祥子买车到卖车,北京口语,北京的习俗交往,都使小说透出北京特有的地方色彩。在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老舍小说对北京那难以言尽的爱和割不断的情。低头看了看微微发黄的印本,似乎能闻到它散发出来的一股老旧的墨香。我突然意识到,北京味儿不就藏在这墨香中吗?

我们都知道,老舍是地道的北京人,一生六十七年中在北京度过四十二年,老舍的文学创作是围绕北京展开的,北京话构成了老舍小说世界的主要媒介,北京市民的平常人生成为老舍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因此,要品味北京,我认为不妨带着我们从老舍作品中积累到的认知,走进老舍茶馆、老舍纪念馆,去用心聆听老舍笔下的北京话,感受北京城无穷的文化魅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