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建华
“再见吧!妈妈,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响!钢枪已擦亮……”1980年11月25日,这首《再见吧!妈妈》歌曲,通过高音喇叭响彻整个井冈山茨坪。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26位井冈山儿女,身着崭新的军服登上大客车。当客车行至黄洋界时,波澜壮阔的云海在山谷中翻涌,如千军万马奔腾,刹那间心潮与云海共澎湃,这时不知谁唱道:“黄洋界上炮声隆……”,大家马上齐声合唱:“报道敌军宵遁”。
当晚,我们在永新火车站登上了绿皮火车。17岁的我第一次坐火车,心情十分激动。火车一路向东,次日深夜到达福州。我把被子摊开,垫背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摸,原来垫背下铺的是稻草,在熟悉的稻草芳香中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嘘!嘘!”急促的口哨声把我们惊醒,在班长的催促下,大家迅速到门口集合。班长很快以高矮次序整理好队伍,我正好排在中间,排第一的是大高个,长得腰圆膀粗,排第二的是身高不低于一米八的细高个。全连整合完毕,值班排长带着我们向操场跑去。
把一个社会青年训练成具有基本素质的准军人要经过政治学习、站军姿、练队列、训战术、打靶、投弹等训练科目,还要培养整理内务等生活自理能力。
如果说世界上哪支军队最会唱歌,那么答案是非解放军莫属。
出操要唱歌:清晨,我们唱着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迎接新的一天。饭前一支歌:每天吃饭前轮到我们班唱歌,班长手一挥,我们鼓足劲大吼,这时精神要饱满,眼神要坚定,要把气势唱出来。一般选择节奏感强、短促的歌,比如《团结就是力量》《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等。训练回来要唱歌:经过一天的紧张训练,我们疲惫不堪地回到营区。然而,即使再累,我们也要唱着《打靶归来》回宿舍。
警卫连的战士们那洪亮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威严的力量。通信营女兵多,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自然成为大家争抢着拉歌的对象。汽车队、维修队、农场的战友们各有各的特色。我们新兵连的战士们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警卫连率先发力,唱了一首《咱当兵的人》,担任指挥的连长高喊:“通信一连!”战士们接着:“来一个!”那声音如同雷鸣般在礼堂炸响,瞬间点燃了气氛。通信一连的女兵们也不甘示弱,女连长站出来指挥,女兵们甜美的歌声就像潺潺的溪流流淌开来:“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那清脆的歌声仿佛把大家带到了泉水边。
时光飞逝,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时光吞噬了很多记忆。然而新兵连三班的战友却时常浮现在眼前,昂扬的军歌常常在耳边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