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啃秋:咬一口西瓜 有科学讲究 拆墙透绿 四季可赏 景玉兰为媒 儿童戏蝶欢 公办民办幼儿园均可减免保教费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驰骋球场  不负青春 让门诊起名回归医者初心 支持将创新药械纳入“沪惠保” “东海第一网”满载而归
第1版:一版要闻 2025-08-07

让门诊起名回归医者初心

潘高峰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医疗机构门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直指部分医院、诊所花里胡哨乱起名的行业乱象。

医疗机构命名从来就不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当“量子抗衰中心”等伪科学招牌进驻医院,当一些民营医院将不孕不育科室包装为“送子观音堂”……其本质是通过语言符号的异化,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实施精准收割,其隐含的疗效承诺也已涉嫌虚假宣传。命名新规中“不得使用可能产生歧义或误导患者的名称;不得使用利用谐音、形容词等暗示疗效的名称”等规定,正是对这种异化的阻断,重新划定了医疗命名的专业边界。

这种规范其实与近年来“清朗行动”整治网络乱象很相似。当整形医院以“颜值银行”自居时,其命名逻辑与短视频平台的“财富密码”“暴富攻略”等实则同源,都是将复杂社会问题简化为快餐式解决方案的语言陷阱。新规将“容易引发社会焦虑和争议”列为禁止标准,标志着公共治理开始关注语言对社会心态的塑造作用。

当然,命名规范化只是医疗伦理建设的初级阶段,真正的挑战还是在诊疗水平的提升和诊疗服务的便利上。正如新规指出的那样,医疗机构门诊名称存在的意义,说到底还是“方便患者看病就医”。医疗机构的门楣,应当成为专业的象征和信任的标志,而不是“愿者上钩”的饵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