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9日 星期六
静心阅读 “清凉”度夏 无化疗  百岁老人勇战淋巴瘤 用AI给手写历史一个数字未来 微专业  给毕业生装上技能加速器
第4版:科教卫新闻 2025-08-08
中山医院靶向治疗让她从轮椅推入到独立行走

无化疗 百岁老人勇战淋巴瘤

101岁的张奶奶最近成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的“明星患者”。这位白发老人不仅能自己拄拐杖走路,还能清晰地说出治疗方案里的药物名称。谁能想到,三个月前她还因全身多处肿瘤被家人轮椅推入院,如今却能笑着说:“感谢中山医院血液科刘主任,我现在走路都有劲了!”

张奶奶的抗癌史要从半年前说起。当时她的眼睑突然长出肿物,臀部也出现肿块,原本能自理的生活变得举步维艰。更棘手的是,这位百岁老人早已不是第一次与病魔交手——她曾做过乳腺肿瘤手术,还患有高血压、桥本甲状腺炎等基础病。

“患者来的时候情况很复杂。”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刘澎教授回忆首次接诊时的情景说,101岁高龄,加上多种基础病,骨髓检查显示造血功能也有异常。臀部肿瘤切除手术后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的边缘区淋巴瘤(MALToma)。

这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淋巴瘤,就像潜伏在身体的“隐形杀手”。中国首份《边缘区淋巴瘤白皮书》显示,这类疾病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9.4%,因发病部位隐蔽、分型复杂,62%的患者首诊时难以确诊。张奶奶的眼睑和臀部肿物,正是这种肿瘤的典型表现。

给百岁老人抗癌,就像在钢丝上行走。“最大的挑战是平衡疗效和安全性。”刘澎教授解释,“高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差,传统治疗的副作用可能比肿瘤本身更危险。”经过多学科团队反复讨论,医生们最终选择了“O2方案”——奥布替尼联合奥妥珠单抗的靶向治疗组合。

让家属安心的是,这种方案属于“无化疗”治疗。刘澎教授介绍,奥布替尼是我国首个获批治疗这类淋巴瘤的BTK抑制剂,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同类药物中最低,甚至没有出现过严重房颤等心血管事件。中山医院的研究数据显示:采用这种方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100%,近六成患者实现完全缓解。

“一开始还担心这么大年纪经不起折腾,没想到吃药比放疗方便多了!”张奶奶清晰地记得治疗过程,“医生说我年纪大,先每天吃两颗,没不舒服,后来加到三颗。现在走路不用人扶了。”

当被问起吃的什么药时,老人立刻答出:“奥布替尼,中国产的!”这种药已被纳入国家医保,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如今定期复查的张奶奶,肿瘤没复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刘澎教授强调,后续我们会密切监测她的身体指标,调整用药剂量,同时做好营养和心理支持。

“过去医生常陷入‘治还是不治’的两难。”刘澎教授感慨,现在医生们有了更多精准武器。随着靶向药物的发展,边缘区淋巴瘤治疗已进入“无化疗时代”。《边缘区淋巴瘤白皮书》显示,以奥布替尼为代表的靶向药联合方案,疗效不亚于传统化疗,且副作用更小,54%的患者能通过维持治疗长期控制病情。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