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8日 星期五
唯有绿荷红菡萏(摄影) 中暑防范有讲究 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文学的昭与拙 他乡“偶遇” 梦幻与现实 孤独邮局
第14版:夜光杯 2025-08-08

文学的昭与拙

刘醒龙

有个小秘密,迄今为止,只有我自己晓得。作为当事人,於可训先生曾经晓得,可惜他忘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大学中文系石破天惊开办插班生班,让有才华的年轻人破格进高校深造。办到第二届时,在丁永淮先生的再三催促下,当了一年旁观者的我写信向於可训先生询问。信写得干巴巴的,只有实话,没有水词,表明自己只有高中毕业证,其他电大职大夜大等文凭全没有。这当然不符合招生条件。果然,很快就收到的回信,将我的预感变成事实。

几年后,在武汉东湖召开“大别山之谜”系列小说研讨会,第一次见到於先生,听他说话,满脑子只在想那个不是机会的机会。令人意想不到,不久之后,於先生就写了评论长文,虽不及论断“新写实”那样振聋发聩,但分量也足够厚重。隔了两年,於先生再著雄文《一曲弦歌动四方》,却是越到时间深处,越意味深长。

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后来出任《芳草》主编,有机会对於先生的新作先睹为快。读於先生的小说,每每记起《文心雕龙》所说:鉴悬日月,辞富山海。这话后面还有八个字:百龄影徂,千载心在。

四月底,参加“重读赵树理”活动。在“山药蛋”一样的小说中,藏着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为此我写过文章《没有形容词的三里湾》。一个经典写作者,在其创作的传世作品中,几乎不用一个形容词,这需要极大的才气和勇气。在普遍将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当成神来之笔的文学界,像赵树理这样,骨子里不屑于使用形容词的同行少之又少。然后就发现,在自己阅读过或者编辑过的作家作品中,於先生近年来的小说,是最为接近的。

记不清是哪本典籍指明在文学中有两种境界,一是先昭后拙的“昭拙”,二是先拙后昭的“拙昭”。说那“拙昭”,分明肚子里货色不多,却拼命显摆,用辞巧理拙的文字吓人。反过来,“昭拙”才是将人世间看得透彻之后,对一切的返璞归真。

於先生的作品,多是喜怒不形于色,威武不见刀兵,爱恨藏于平淡,智慧止于凡人。如此不显山不露水的写作,需要极为强大的内功。水停以鉴,火静而朗。无扰文虑,郁此精爽。於先生的小说在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方藏着一个巨大秘密,作为著名文学理论家,自己写的小说,都在努力摆脱一切束缚,让作品呈现出人人都在渴望的真正自由。这看起来有点像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在文学创作实践中,永远都是开先河的壮举。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