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
行藏在我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白云相待归(中国画) 山中野趣 油豆腐㸆肉 “随大流”消暑 程应镠先生的两首集外佚诗 记高仓健 落叶从枝头滑落,不会抱怨风
第10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25-08-10

程应镠先生的两首集外佚诗

杨柏伟

我没有见过程应镠先生,其实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我刚进辞书出版社时,和办公室对门的史地编辑室走动最多。程先生是史地室的重要作者,《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卷》的双主编之一(另一位是邓广铭先生)。知道我喜欢读程先生的书,他的名作《南北朝史话》《范仲淹新传》我都认真读过。那时恰好他的《司马光新传》出版,程兆奇兄送了我一本程先生的钤印本。如果缠着奇兄,也许他心一软就会带上我去拜见程先生了。

程先生于1994年去世,错过了自然也就无法补救了!很多年后,我们先后出版过程先生的史学和文学文存,后者是去年在他逝世三十周年的节点出版的,我是责编之一,也算亲自编过程先生的书了。

《程应镠文学文存》有一部分为“流金诗词稿”,是程先生旧体诗词的全面结集。共收录程先生1935—1988年间的诗词作品近三百首。据文存编者之一虞云国先生介绍,他主要是根据程先生的两册诗词稿本编辑而成的。

程先生的诗词作品就这些了吗?我当然是希望能有新的发现。也真是机缘巧合,在《程应镠文学文存》出版后半个月,居然从一位旧书业者的公众号上惊喜地看到了一首程应镠先生集外佚诗的手迹照片。这首诗用钢笔抄写在一页从通讯录上撕下的小纸片上,题目是《上海历史学会理事会上呈周谷城先生》,全文如下:昔日人中龙,今为国之宝。世始重经纶,人知尊大老。通中外古今,识精粗丑好。欣然闻高论,一座惊绝倒。

这首诗是1984年8月左右,程先生在一次聚餐的餐桌上录赠给老同学张芝联教授的。张教授将纸片揣进衣兜里一路带回了北京,被夫人郭心晖偶然发现,后来郭心晖又将这张纸片随信寄给了一位福州的老朋友。我查阅了《程应镠文学文存》,确定这是一首集外佚诗。

过了半个月,依然在旧书网的一场网拍中,又见到了一封程应镠先生致陈仁炳先生的短信,可惜信封上的邮票已被撕去,好在信封背面还有较为清晰的到达邮戳,日期是1989年11月18日。信是用钢笔竖写在上师大的信笺纸上,极短,却令我惊喜,且看信的全文:

仁炳先生:

我久病,迄不能行立。来诗甚佳!这两天躺在床上,忽得一首七绝敬赠:怜君半世争民主,车马长安视若无。却忆颛桥天地窄,当时冬夏亦难知。

问双好

应镠这首七绝同样是程先生的集外佚诗,而且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他最晚写作的一首诗。

虽然,偶然还会在网络上见到程先生的手泽,但佚诗仅限于以上两首。想到对于日后增订程先生的文存和编年事辑都会有用的,作为程先生的“粉丝”和“责编”,我还是有点得意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