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舒
儿时读《三国演义》,对诸葛亮(孔明)佩服得不得了。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将曹操逼走华容道,后又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真神机妙算也!后来读《三国志》,才发现不对了,这些战绩并非史实。据《三国志》记载,“草船借箭”的主角是孙权,“火烧赤壁”的主角是周瑜与诈降的黄盖,孔明有促成孙刘联盟之功。曹操败走华容道,与孔明设计、关羽“捉放曹”之史实不符。据《三国志》注引《吴书》记载,孙吴小将孙桓在华容道击败关羽五千士兵,关羽败走麦城。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山东沂南人,早年隐居隆中(即今襄阳),躬耕垄田,博览群书,自比管仲、乐毅。由于名声在外,刘备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孔明为其诚感动,献《隆中对》,提出“跨有荆益,联吴抗曹”。孔明受命军师,夺取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他整顿吏治,推广井盐、织锦技术,发明木牛流马,布八阵图。他平定南中叛乱,五次北伐曹魏,虽未成功,却鞠躬尽瘁。因事必躬亲,积劳成疾,于53岁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孔明历来颇获佳誉,对其隆重推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他赞誉孔明,旨在希望大臣长孙无忌与褚遂良仿效孔明,辅佐其子李治坐稳天下。为纪念诸葛亮,全国各地修建了多处武侯祠。杜甫在成都写《蜀相》后,各座武侯祠(又称孔明庙)香火鼎盛。孔明撰前后《出师表》为三国时名文,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则将诸葛孔明塑造成中国神机妙算第一人。从三国历史而言,诸葛孔明虽为蜀汉立国有功,但以三国分布状况而言,曹操的魏国面积400万平方公里,控制天下九州中的六州以上;孙权的吴国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刘备的蜀国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只占了九州之一的益州及周围少数民族地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曹魏坐拥中原之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屯田制、九品中正制,吴、蜀两国是地方联合制。
由孔明指挥的五次北伐,屡遭挫折,诸葛亮未能从曹魏手中夺得土地,无功而返。陈寿在《三国志》对孔明的人品与治理政绩给予高度赞扬,对其军事才能评曰:“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初唐史学家房玄龄奉命重修《晋书》为孔明叫屈,说陈寿因其父遭孔明惩罚而有“私怨”,但历代史学家综述,陈寿对孔明评价公允而客观。“二十四史”中,“前四史”地位最高。因陈寿“善叙事,有良吏之才”,司马迁、班固、陈寿被誉为古代十大史学家之翘楚。陈寿认为,孔明用人,只用听命于他的人,对有性格、有异见的魏延很不信任。孔明在《后出师表》中表达其内心苦衷:“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可见诸葛亮五次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是为躲避蜀主刘禅猜疑的应付策略。孔明卒,魏延被杀,蜀中无大将。刘禅在孔明去世多年后,在沔阳为孔明立庙。
鲁迅先生评孔明:“多智而近妖”。讲孔明智慧太多了,多得不像是人,接近于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