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5日 星期五
渔民遭缆绳重击受伤 护航更多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承租人为何未获房屋动迁利益 “换了制服,我还是人民的兵”
第16版:新民法谭 2025-08-15
从“碎片帮扶”转变为“系统赋能”

护航更多困境儿童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 孙云)在上海这座大都市里,困境儿童虽然只是一个数量不大的特殊群体,却不容忽视。前段时间,本报曾报道长期生活在杨浦救助站困境儿童保护中心的困境儿童小樑奋发图强考取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故事。然而,能像小樑这样在救助站中改写人生轨迹的困境儿童只是少数。在日前由杨浦区委依法治区办主办的“以法纾‘困’共护‘童’行”杨浦区困境儿童法治保障基层法治观察活动中,来自各相关部门和律所、高校的代表结合实务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并建议进一步构建快速响应、专业支撑等机制,充分保障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困境儿童可能都只是单一的受助对象,然而,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代表发言说,曾经接触过一个困境儿童小张,社工帮他链接到了助听器捐赠、课业辅导等资源,在服务后期,他和母亲利用自己会手语的特长,主动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其他聋人家庭与外界交流。结合这个令人振奋的案例,仁宇的社工提出,如果进一步理顺社会支持网络,从“碎片帮扶”转变为“系统赋能”,可以守护这些幼小的“花蕾”,护航更多困境儿童的健康成长。

其他一些与会嘉宾也指出,上海的困境儿童问题常交织着复杂的家庭与社会因素,例如单亲家庭叠加疾病致贫的困境、外来务工家庭子女面临监护真空等。在父母缺位时,这些儿童往往由亲属特别是祖辈代为抚养,但祖辈往往面临经济、体力、能力等方面的不足,继而导致儿童面临困境。

律佑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中心理事长谢东建议,强化信息互通机制,由司法局牵头,推动社区法律顾问与民政局困境儿童信息库、妇女儿童权益保障部门帮扶档案对接。律师在法援过程中可查询困境儿童基本情况,同时将案件处理中发现的风险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