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志强
近日在整理书橱时发现一张1999年7月1日三联书店的购书打印发票,清晰地记录了当日我在该书店买了《历史的真实》《十面埋伏》《中国黑道(上中下)》,共121元,其中购书券抵扣100元。当年单位发的书报费大多是代币券。三联书店店址的前身是“上海书店”,在经济不宽裕、手头拮据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上海书店淘旧书还是蛮过瘾的。
1974年1月24日,我在西藏中路新华书店看到一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史丛书”,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北洋军阀共十册,我想买一套又想省点钱,于是在该书店买了一本《洋务运动》,价格是0.18元(只有该书封底印有十册书清单),接着赶到淮海中路上海书店淘旧书,遗憾的是当天只淘到六本,直到1974年11月5日才在上海书店淘到最后三本。我算过一笔账,如买全套的新书需要1.55元,我这套一本新、九本旧的全套十册书共花了1.01元,节约了0.54元,1974年的0.54元对一个中学生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可以吃一星期的奢侈早餐了。有趣的是1974年11月5日淘到的旧书《太平天国革命》一书在毛主席语录页下签有“张某某购于1973年11月5日”的记录,该老师应该是看完就卖掉资金周转再买新书,而不是像我看完即藏的只进不出者。
上海书店售出的旧书封底都会盖上两个章,一个是直径2厘米的圆形“上海书店”章;另一个是长2.5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章,上面是“上海书店”四个字,中间是“淮”字,下面是旧书价,上中下排列整齐清晰,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