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星期四
读奇书心自静 淘旧书 打工 书展忆潘景郑老 上海书展里遇见“大变局” 游张园小记
第12版:夜光杯 2025-08-18

上海书展里遇见“大变局”

贾雪飞

上海书展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文化盛会——很多书从这里出发后走向了世界,很多人从这里迈上舞台后就一发不可收,很多编辑从这里起步后从小白磨砺成了职业出版人,更有很多出版者从这个盛会里汲取能量成就了长远的发展。2013年身为编辑小白的我,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12年来,亲历和见证了不少书展里成就的“大变局”。

2015年,书展里成就“大变局”。

作为在上海的出版机构,每年在上海书展推出新书,有如年度工作汇报,是一项极为隆重且有仪式感的事情。作为编辑,书展前的三个月总是有一场场硬仗要打。2015年上半年,我的战场是《晚明大变局》——樊树志教授的一本新著。虽然我已经有两年半工作经验,但独自驾驭30余万字的重磅图书,还是颇为忐忑。尤其在撰写书展海报文案、提炼图书核心价值时,总是感觉笔端力度不够。好在有樊树志先生的包容和领导、同事的支持,新书发布会非常顺利。我长舒了一口气,在新“战袍”陪伴下,我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新书发布会一结束,我开始收到来自媒体朋友的热烈反馈。在《晚明大变局》一书的托起下,我在上海书展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变局——开始忙碌于配合媒体的工作之中:反复提炼修改新书介绍材料,和樊树志先生准备各媒体的访谈,安排樊先生的讲座活动,精选书摘以及邀约并自己锻炼撰写书评,等等。我们从8月书展一口气忙到年底。

可喜的是,《晚明大变局》到年底共入选了30多个月度好书榜及17个主流媒体的年度好书榜,当年销售6万余册。而我本人,思路和视野也随之打开了不少,向全流程的成熟编辑迈出了一大步。2015年的上海书展,成就了《晚明大变局》,也成就了我的人生变局。

2022年,坚守中开启的“大变局”。

这一年,当“上海书展将于11月18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的消息传来,所有出版人都动容了——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大上海”对文化发展的担当、对治理能力的自信和对出版事业的坚守。作为一向热爱书展的中华书局上海聚珍团队,更是为之振奋和雀跃。

这年书展,上海聚珍代表中华书局举行了“中华经典通识(第一辑)”等五场新书发布会。其中,诞生了一场具有“跨时代”创新意义的活动。

2022年可以说是上海出版业的“线上元年”。是年,很多出版社的读书、讲座等活动都搬到线上,我们团队也是如此,不仅建立了直播专栏“书话对谈‘聚珍3+1’”,还制作了70余条历史文化小视频,以线上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就是这种奋力迎接新挑战的举措,让我们在上海书展开启了新篇章。

就在《敦煌守望四十天》新书发布活动的前一天得知,作者在苏州、嘉宾周立民馆长刚从外地回沪,按照当时的防疫政策,都不能亲临书展现场。当我们确定要尝试在书展中央大厅做一场多方连线的活动时,被告知书展从来没有举办过这样的活动,连线失败或者突发故障的风险非常大。经过聚珍团队的技术攻关和多次试验,我们终于顺利完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创新活动——作为主持人,我独自站在中央大厅,和屏幕上的作者、嘉宾进行对谈互动。

很多时候,创新是被逼出来的,也是被坚守催发出来的。上海书展这场线上的活动,正式开启了我们的工作新篇章,此后不仅线上活动成了常态,而且我们开始有意识地将工作搬运到线上。

2025年书展,期待这方魔力场中酝酿新的“变局”,期待更多的好书、好作者、好编辑从这里吹响号角,从这里出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