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5日 星期一
契诃夫希望我们看到希望 从“写意话剧”《中国梦》说起
第13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25-08-24

契诃夫希望我们看到希望

——在上海观莫斯科艺术剧院“看家戏”《海鸥》

◆朱 光

《海鸥》之于莫斯科艺术剧院,正如《茶馆》之于北京人艺。甚而,1952年北京人艺成立之时,四位创始人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焦菊隐在有关建院方向的“四十二小时谈话”中明确,要以莫斯科艺术剧院为榜样……

作为本剧院的“看家大戏”,几十年乃至百年来,剧院会反复上演代表作。近日,由莫斯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俄罗斯人民艺术家、俄罗斯国家奖获得者哈宾斯基导演的《海鸥》,在东方艺术中心上演。1898年12月17日,契诃夫的《海鸥》作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开台大戏”在莫斯科剧院上演——创办这一剧院的是戏剧界大名鼎鼎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钦科。《海鸥》的成功上演,使得契诃夫由“小说家”转型为“戏剧家”,并与前两位导演比肩成为该剧院的“三驾马车”——此前,“三驾马车”里的编剧位置,是留给高尔基的。

1896年在亚历山大剧院首演的《海鸥》给契诃夫带来的是失败,差点断送了他戏剧家的前途。因为他们没有把这出戏演绎成契诃夫要的喜剧。契诃夫剧作的喜感与众不同——并非逗乐、搞笑甚至幽默,而是生活的荒诞不经带来的苦笑。契诃夫喜剧令人发笑的是每个人从自身立场出发,也都无法对抗命运的重压,于是生活变形、举止可笑——最终和后希腊悲剧内核一脉相承——凸显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1898年的成功上演,让这部喜剧进入了戏剧史,成为全球戏剧学院的教材。所以,该剧在北京举办中国首演时,观众席里有著名演员濮存昕、中戏院长郝戎和著名演员靳东。

世界戏剧史发展到契诃夫《海鸥》这里,拐了个弯。此前,自古希腊发端到19世纪末的戏剧,多多少少是在讲述故事、塑造人物、传递价值观,杰出代表就是莎士比亚。他几乎讲完了所有故事的类型,共36种。因而,发展到19世纪,法国诞生了“佳构剧”,意思是故事类型都差不多,那么就比拼“讲故事的方式,亦即结构”——佳构剧就是追求结构精巧、情节复杂到极致的剧目。这类剧目往往就是把人类所有的爱恨情仇浓缩在一两个小时内,大起大落到令人惊诧,若情感跌落起伏太大往往会令人反感,如“Drama Queen”,字面意为“戏剧女王”,引申义为“大惊小怪的做作女性”。然而,到了契诃夫的《海鸥》,走向了“佳构剧”的另一头。人生怎么会是那么精巧编织得刚刚好呢?相爱的人恰好发现是一对兄妹的概率其实很低啊!人的命运,通常在别人的对话里就被决定,甚至被别人倾倒的一壶茶就改写。大部分人,尤其是当时处于世纪之交的俄罗斯贵族和知识分子——亦即俄罗斯小说中常见的“多余的人”,对现实生活无能为力。他们既没有能力改变,在思想上也不想改变,任由时光流逝、耗尽一切,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

此番,哈宾斯基导演的《海鸥》是该团排演的第6个版本,其中最令人击节赞叹的是启用侏儒演员瓦诺·米拉年饰演管家——他是现实的化身,他是全剧中唯一一个清醒正视现实的人,可是他的身形如此“渺小”。声名在外的44岁女演员伊琳娜实则穷困——“演出购置的服装就会让我破产”;以伊琳娜的情人为代表的作家们口口声声“莫泊桑在巴黎都要躲避俗气的埃菲尔铁塔”却也只能依附伊琳娜到乡下避暑,特里果林竟然还有了新欢;少女妮娜梦想着舞台的虚荣,要追随作家特里果林,导致深爱妮娜的伊琳娜之子、文坛新秀康斯坦丁与特里果林矛盾重重;医生不时招惹侏儒管家的妻子,当她建议一起去热那亚时,他却退缩了:“我已经55岁,不能重新开始……”每个人都在要死要活地投入云端上的恋爱,避世于乡间湖畔,无视管家不时插入的强烈提醒,提醒每一个忙着成家或者成为作家的人没钱了、要走了!每一次,管家的出现,让观众直观感受到台上那些“多余的人”是如何“轻视”“矮小的现实”。

有关“现实”的另一个有力提醒,是台上二楼处安置的一台投影仪。木质结构的二楼右侧,有一台投影仪,整个儿天幕上的湖畔风光、海鸥展翅的影像都是投影仪投出来的。管家时常按它,当它被关掉,天幕黑屏时,就是“去掉滤镜”的现实时分。康斯坦丁甚至还能按出21世纪摩天大楼的画面——进一步提醒观众湖畔庄园是个“假象”。当伊琳娜按它时——天幕黑屏,现实出现:台上,观众看到了特里果林在书柜后与人偷情,只露出四只脚;而从伊琳娜的角度,刚好看到全貌……

“成家或者成为作家,我一个都没成。”剧中人这么说——这句话的逗号之前,和如今文艺青年的梦想大抵一致。至于成没成——聪明而漂亮的海鸥,就是希望。《海鸥》中的大部分人因为无力正视现实,始终放弃甚至灭绝了“希望”。但是,契诃夫却希望我们能够看到“希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