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委会称设置的勾臂式垃圾箱被吐槽未根本解决问题
截至发稿,勾臂式垃圾箱已被移除 本版摄影 徐驰 雷楠杨
建筑垃圾常年堆在公共绿地
家住浦东新区兰嵩路360弄高行绿洲六期的顾先生近日向“新民帮侬忙”求助,小区36号楼前的一块绿地被“临时”建筑垃圾堆放点占据长达十年,垃圾成山、绿化被毁、污染频发,严重影响生活环境,成为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垃圾乱堆环境脏乱
“说是临时堆放点,一放就是十年,我们每天都要跟垃圾‘相伴’!”家住高行绿洲六期36号楼的顾先生提起楼前的垃圾点,满是无奈。据他介绍,大约十年前,正对居民楼的小区绿化带内,一张写有“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字样的告示被悬挂在一段树干上。这本是为方便居民装修临时设置,却渐渐成了“固定垃圾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临时堆放点逐渐成了小区居民的“默认”垃圾堆放点——这里不仅堆满废木板、碎玻璃等建筑垃圾,还有居民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异味四散。
记者在现场看到,绿化带内“斑秃”累累,本该铺满青草的地面裸露着,植被遭长期碾压后已遭到不可逆损坏。一辆标着“绿色家园”字样的垃圾车停在一旁,更坐实了绿地被占作垃圾堆场的用途。
“以前推窗就是满眼绿色,现在全是垃圾,太糟心了!”顾先生说。更让居民难以忍受的是,此处废木板、碎玻璃等建筑垃圾经常堆积如山。如果遭遇大风天气,垃圾堆常被吹得七零八落,居民路过后一脸灰尘;木板、铁皮被吹得“哗哗”作响,甚至被掀起来砸在其他垃圾上,发出阵阵巨响,让居民忧心不已。
设点、管理均有难度
十年间,居民们没少向居委会发出诉求。“只要看到垃圾堆得多了,就会第一时间反映,居委会虽派人清走些零散生活垃圾,可过几天又堆起来了,根本没解决问题。”居民杜先生无奈表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处理方式,让垃圾堆放的“合理性”被一再默认,耗尽了居民耐心。
今年,在居民们的反复请求下,居委会曾承诺于6月份彻底解决此事,但截至8月,问题仍未得到处理,承诺成了空谈。问题为何“一直拖”?对此,属地居委会回应称有两大难题。
一是“管理难”。小区共有71栋居民楼,1964户居民,此前分别在5号、36号和53号居民楼附近设置“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其中,居民36号楼点位诉求最多。今年5月,居委会设置勾臂式垃圾箱,初衷是想规范存放建筑垃圾、缓解垃圾散落造成的扬尘问题。但仍有居民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在垃圾箱周边,导致垃圾混投,影响环境卫生。居委会即便调整勾臂式垃圾箱的开放时间、安排人员定时值守,也未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是“设点难”。居委会多次组织居民、业委会、物业等多方协商,居民对临时垃圾堆放点的新选址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居民坚持临时垃圾堆放点必须远离楼栋;部分居民为了装修方便,倾向于“就近设置”。多方意见难以统一,“解决进度”一拖再拖。居委会也曾考虑垃圾箱设置在道路上,避免侵占公共绿地,却因阻碍停车和车辆转向遭反对。
对于恢复绿地的需求,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当前气温过高,种子发芽率低、植物成活率差,“强行播种”易造成资源浪费,待垃圾投放点问题解决后,会同步恢复绿地补种绿化。
固定箱改为移动箱
在“新民帮侬忙”介入调查后,居委会称已暂时移除勾臂式垃圾箱,改为按需设置的移动式垃圾箱。当居民有装修需求时,垃圾箱临时放置于住户附近;待装修结束后,相关人员会立即将箱体拉走,从源头上避免长期侵占绿地。
“移动式垃圾箱的机动性更好,我们会加派人手,确保周边环境干净有序。待高温天气过后,有关部门也会第一时间启动原地绿化补种,逐步恢复植被原貌。”小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针对清空后可能出现的垃圾回潮问题,该负责人承诺将听取居民建议,尽快商讨方案,加强日常管理,增派巡逻力量,规范个别居民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引导大家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目前,原建筑垃圾临时堆放点上的勾臂式垃圾箱已被移除。小区居民期待能尽早看到绿地重新焕发葱茏生机。对此“新民帮侬忙”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徐驰 实习生 雷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