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30日 星期六
“烽火长歌”唤青春  抗战精神代代传 “一点都不能错” 勇敢小战士终圆蓝天梦 呼吸道里来了“潜伏者”疱疹病毒
第5版:科教卫新闻 2025-08-29
连咳超两周,抗生素也无效,难道“隐形元凶”是它?

呼吸道里来了“潜伏者”疱疹病毒

“咽喉痒、咳嗽、有痰,就吃抗生素‘消炎’?小心越治越糟!”生活中常见的这些呼吸道症状,不少人习惯“扛一扛”或自行用抗菌药,可一旦咳嗽咳痰持续超两周、药物完全没效果,就该警惕了。上海天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春雨指出,此时别再只盯着“普通细菌感染”,容易被忽视的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才可能是“幕后黑手”。“它的症状和细菌性肺炎、慢阻肺急性加重高度混淆,老年患者本身免疫力弱、基础病多,诊断难度更大,稍不注意就会漏诊。”

“顽固咳”难缓解

近日,上海天佑医院接诊了两位被这类病毒“困扰”的患者。

一位80多岁的老人咳嗽咳痰两个多月,去外院接受抗感染治疗,可症状始终没好转。张春雨综合病情和影像资料判断,老人之前用的药物与真正的病原体不匹配。为了找到感染根源,团队为老人做了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并通过感染性靶向病原检测(tNGS),终于拨开病情的迷雾,检测结果显示老人体内存在多种细菌、真菌,还有被遗漏的人类疱疹病毒。明确病因后,医生调整方案,给予抗病毒治疗,配合定期吸痰和营养支持,老人的咳嗽咳痰症状很快得到了缓解。

另一位70多岁的老伯情况也非常相似,他因间断胸闷、气短半个多月,还伴着咳嗽咳痰,在外院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其他疾病”,用了抗感染、止咳化痰的药后症状稍好,可没几天又加重了。来到上海天佑医院后,张春雨综合评估病情,同样为他安排了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和tNGS检测,最终查清致病元凶也是人类疱疹病毒。

人类疱疹病毒是什么?它不像细菌感染那样“好识别”,也不像大家印象里的“疱疹”那样有明显水疱,反而会披着“咳嗽”的外衣,让人误以为是小毛病。

总是“乘虚而入”

其实,人类疱疹病毒本身就带着“隐匿属性”。目前已发现的100多种疱疹病毒中,有8种能感染人类,被称为人类疱疹病毒(HHV),除了大家熟悉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还有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EB病毒(EBV)、人类巨细胞病毒(CMV)等。其中,HSV-1最为常见,全球有大量人群感染,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携带者”。它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比如和感染者接吻、共用餐具或毛巾,甚至通过唾液飞沫就能传播。

这些病毒最“狡猾”的地方是会“潜伏”。初次感染后,它们不会立刻一直兴风作浪,反而会躲到人体内的神经节等部位进入休眠状态。可一旦碰到免疫力下降,或者有其他诱发因素,比如疲劳、压力大、感冒发热,甚至紫外线照射,病毒就会被重新激活,再次引发症状。“现在社会节奏快,很多人免疫力容易波动,加上老龄化程度高,老年人群‘多病共存’的情况普遍,身体基础弱,更容易被这类被忽视的病毒盯上。”张春雨解释。

感染人类疱疹病毒后,身体的反应有哪些?张春雨说,不同类型的病毒会侵袭不同部位,引发的症状也五花八门。以HSV-1为例,它就像个“多面恶魔”:最常见的是口唇疱疹,嘴唇周围或鼻周会出现簇集的小水疱,伴着疼痛、瘙痒和灼热感,水疱破了还会释放含病毒的液体,进一步传播;但它也可能引起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发热、乏力、头痛、咽痛,甚至会悄悄侵袭呼吸道,导致咽喉痒痛、反复咳嗽,让人误以为是“咽炎”“支气管炎”;更严重时,它还可能引发脑炎。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老人、婴幼儿或有慢性基础病的人,感染后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却因为症状不典型,常常被漏诊或误诊。

别乱用抗生素

很多人以为,只有免疫力低下的人才会感染。可实际上,免疫力正常的人也可能被感染,只是症状往往比较轻。就像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很多人早年感染水痘后,病毒会潜伏在神经节周围,平时没动静,可一旦熬夜、生活节奏快、情绪起伏大导致免疫功能暂时下降,就会引发症状。

还有人觉得,疱疹病毒只影响皮肤,却不知道它还能“跑”到眼睛、大脑等部位。更有不少人觉得“疱疹病毒没啥大不了”,可如果延误治疗,后果可能很严重——比如带状疱疹,老年人感染后若没及时处理,可能会留下后遗神经痛。

张春雨特别提醒,面对复杂的呼吸道感染,别把眼光只盯在抗生素的升级换代上。尤其是治疗效果不好时,要警惕是否合并了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要知道,不管多高级的抗生素,对人类疱疹病毒这类非典型病原体都是无效的。一旦出现持续咳嗽不愈、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情况,及时去医院做相关医学检查,才能尽早明确病因,精准治疗,早日解除病痛。

本报记者 左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