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国补”落地。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的政策安排,今起将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对象是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核心是要有真实消费行为。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
贴息标准为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按符合条件的实际用于消费的个人消费贷款本金计算),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符合条件的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此外,根据政策要求,必须是从工农中建交等18家银行,以及招联消费金融公司等5家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获得的个人消费贷款,才能享受贴息“红包”。另外,在申请消费贷款之后,个人还需要签署一个补充协议,授权银行能够查询消费交易信息。之后,银行等贷款机构会自动识别并申请贴息。
各家银行近期也陆续划定了补贴的产品范围。其中,工商银行指出,此次参与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的产品包括了消费用途的个人信用贷款(融e借)、个人金融资产质押贷款、个人房产抵押消费与经营组合贷款、个人助商组合贷款,以及以个人信用贷款(融e借)产品为基座的消费用途的随房e借、退役军人乐业贷、个人汽车贷款,涉农贷款等子产品。
交通银行划定了8类贷款产品,包括惠民贷(含菁才惠民贷、优享惠民贷、业主惠民贷、速享惠民贷)、惠民就医贷、惠民家居贷与惠民装修贷、场景惠民贷、质押贷(消费)、线上抵押贷(消费)、交享贷、交银车贷。
中信银行指出,该行贴息的消费信贷产品范围包括自营个人消费贷款,涉及房抵消费贷、金融资产质押消费贷款、线下信用消费贷款、信秒贷、贝壳信秒贷、尊享信秒贷、固定场景消费贷(装修场景)、汽车消费贷款、车辆附加贷款。
本报记者 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