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7日 星期日
窑洞对(中国画) 远水非无浪,他山自有春 一碗烂糊面 看日落晚霞 石油小镇没有怪兽只有风 多伦路上的身影与淞沪硝烟
第14版:夜光杯 2025-09-06

看日落晚霞

三三

四时风物各有情,但难免有所偏爱。少时最喜欢夏天,卸下外套以后,人轻盈起来。蝉群有说不完的话,一批又一批地生长,到某一日,忽然寂阒无声。那些夏日夜晚,空中弥散着洗发香波的气味。湿热清洗着世界,使之重新焕亮,分发到年轻人们的手中。有一些难以忘怀的时刻,被悄无声息地保留下来,只是当时并不明白。

晚霞也是夏日的神迹之一。电影《燃烧》中,三人坐在院子里,面向夕阳。晚风中,鸦声与树影轻颤,远处的地平线带着近乎永恒的宁静。很快,天色变得暗淡,晚霞渐渐地被衬出来。“燃烧”既指向人的精神层面,也是浩瀚无垠的天空所演示出一种绝对的平静。在那样的燃烧着的晚霞之下,人间的颠荡都成了一些琐事。

蒋捷有一首著名的《虞美人·听雨》,写人生不同的三个阶段听雨时的差异。雨或许还是旧时雨,但人事已非。对我而言,看晚霞也是如此。如今我依然记得,多年前和小学的同学们结伴回家。走出教室,惊觉天边“燃”起了各种颜色。那时我们刚学过《火烧云》,人人都会背诵“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可在城市里,没有那么多动物,我们只能看见房子、街道、自行车染上了一层层鲜艳的色彩。天空中的云幻化出各种形状,溢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为此欣喜,为此欢呼雀跃。可不知什么原因,也为此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

到了大学,看日落晚霞,依旧是迷人的活动。我所念的学校在松江大学城,校区里有一座钟楼。黄昏时,我常独自爬上去,眺望逐渐显色的远方图景。也和当时的恋人、朋友去过。伴随着第二学期将尽,朋友们即将分散的遗憾,我们怔怔望着晚霞。我曾告诉他们,我感到黄昏的天光有一种矛盾的特质——它是一种闪闪发光的暗,就像人在缺氧时眼前会浮起的暗。并且,在真正熄灭之前,它会历经诸多色彩变幻。有时天空无云,色彩的层次便会更分明。从西边到东边,几乎形成一幅由红至蓝的光谱。长久望着晚霞,我莫名感受到一种时间的秩序,使我有一种衰老将至的幻觉。可事实上,在这单薄的感伤之下,还有无尽时间在守护着我们。

最近常逢台风天,上海的云舒云卷也好看。即使已有对“悲欢离合总无情”的感应,看云时仍不似看雨时萧条。而傍晚时分,云长出更浓密的影子。有一天在家门口等车,风很大。忍不住往天上望去,只见低处的云快速地飘过,像棉花糖般,高处的云则岿然不动。忽然觉得,世事也是如此。身在旋涡之中,只觉得一切急促逼人。可实际上,高处的世界是始终平静的。而站在陆地上的我们,正位于大风之中,即使看见遥远的寂静,也并不能真的领会。但只要见过,就已经不同。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