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星期六
散步(插画) 放下手机 秋风起  钉棉被 变化无穷的河流地貌 善溪江风情 笋膜饼的味道 谁能回答我
第16版:夜光杯 2025-09-24

秋风起 钉棉被

吴翼民

过了白露,天气便转凉,家家户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换季。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描述,其实就是秋天换季的浩大场面——此“捣衣”并非洗衣时用棒槌捶衣漂清,而是用棒槌捶打布料,令其柔软,便于为“良人”缝制秋衣,于是她们发出了“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思念和期盼。

逢秋大换季,江南人家除了“万户捣衣”,那就是“千门钉被”。江南人把“缝被”叫作“钉被”——从前,人们大夏天是不用盖被子的,铺上席子,顶多盖个毛巾毯子,棉花胎和被面、被夹里都洗净晒透归放妥的。秋风一起,席子须“下岗”,褥单要“上岗”,那么棉被也得与人们来个重逢,于是主妇们忙不迭地开始了钉棉被的劳作。

钉棉被得有排场哩。如我家,母亲会将两张八仙桌拼合起来,揩洗个洁净,将被面、被夹里、棉花胎、针线一一备妥,便开始钉被子的工序。家里有老人,孩子也多呀,得钉若干床的棉被,母亲都有盘算的,老人的被子宜松软厚实,女孩儿的被子得用鲜艳些的花被面,男孩子的被子得用朴素些色彩的被面,年长些的孩子棉胎可稍薄点老点,年幼些的孩子棉胎得厚实点新点。为了被子盖着舒服,母亲还会提前将过分老硬的棉胎请弹花师傅重新弹一弹。那会儿,我很喜欢伴着母亲看她钉棉被,看她变戏法似的钉了一床又一床,替她引个线穿个针儿。因为母亲高度近视,虽然钉被针眼子大,犹然穿针常豁边,耽误了时间。那时我眼明手快,一穿一个准,所以母亲希望我伴在她身边做个“辅助小工”,这也要消磨半天光景呢。想想那时母亲钉棉被的岁月,多么静好啊!

插队落户时,母亲为我钉了一条最松软厚实的被子,好像用的老花布面子和绒布夹里,盖着特别暖和,伴着我度过了第一个寒冬。开春过后,我拆洗了被子,模仿着母亲的路数头一回独自完成了钉棉被的劳作,好有成就感!秋风起,钉棉被。好温馨的棉被!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