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9日 星期一
夏至(绢本设色)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屋檐上的秋天 李渔与如皋 孤岛上的小镜子 有香菜必有臭菜
第14版:夜光杯 2025-09-26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叶振环

我的家乡崇明岛,是长寿之乡。分析认为缘由很多。通常认为崇明三面是江一面是海,崇明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16.8%上升到2024年的逾30%,空气优良指数全年90%以上。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每吸一口都是养生。其实,这只是长寿之乡的客观因素。据我长期观察,崇明岛民大部分生性勤劳,这恐怕是长寿之乡的内在因素和根本原因。

崇明区原计生委的朋友透露,有一次他们对52个9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测评分析:平均寿命为101岁,最大年龄106岁,其中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有48人,从事脑力劳动的4人。这4个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也经常在空余时间,参加一些适当的体力劳动。

经常参加体力劳动,为什么能使人健康长寿呢?我想起了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他活到101岁,他在总结健身长寿的经验时这样说道:“养生之道,常欲小劳。”意思是说,要健康长寿,必须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

生活中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参加劳动以后,饭量增加,消化良好,觉睡得香甜。这些都说明,体力劳动能使人体各种功能得到增强,尤其是能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劳动可以增强心脏、肝脏、肾脏、肠胃等内脏的功能,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使神经系统的各种反射更加敏锐。

有一位医生朋友从专业的角度告诉我,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动脉硬化的发病年限比较迟,老年以后,动脉硬化的程度也比较轻。实践证明,动脉硬化的发病率,城市比农村高,脑力劳动者比体力劳动者发病率高。适当参加体力劳动有助于防止动脉硬化。

古今中外的寿星,大多是勤于“小劳”的实践者。有人对新疆地区部分长寿者进行调查,发现73%的寿星都是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广西巴马地区的90岁以上的老人,几乎全是体力劳动者。日本对一些百岁老人的调查也发现,有半数在75岁时,1/3的老人在80—84岁时仍没有中断体力劳动。至于脑力劳动者中的寿星,也几乎无不热爱劳动或喜欢运动。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体力劳动日趋减少,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过于安逸少动,致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人们把一些体态肥胖,四肢无力,易患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者,称为“现代闲逸病”患者。不少专家认为,消除“现代闲逸病”的方法就是“勤”,不可忽视劳动的健身作用,要勤于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或体育锻炼,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