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茂生
隔壁老王家烧饭,老王为一派,煮汤炒菜起锅前都会撒一点味精;王太为另一派,主张“灶台是健康生命线”,所以不能有味精立锥之地。老王说,盐是百味之王,味精是令众菜乖巧可人的“嫩白粉”。菜谱上明明写着“加盐、味精……少许”,不论炖老甲鱼还是炒肉,撒一点后感觉迥然不同。王太则一再强调:不论荤素“原味”最佳,网上还说吃味精会生“怪东西”,不得不防。
上世纪初,舶来的“味之素”刚上市也很受排斥。后来,中国人独立生产出用以提味的白色晶体取名“味精”,如今超市货架上的这“精”那“精”,不过是味精的2.0、3.0版而已。
烧热油锅倒入青菜,老王小心地撒点盐、味精。这“少许”是多少,就像是家里的隐私,而味精总在那里不多不少、不言不语。其实,菜谱上“少许”的范围囊括了油盐糖醋酱味精等,“一塌刮子”都在内。俗话说“众口难调”,关键在于对既点到为止又过犹不及的“少许”把控上。个中奥秘,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为人处世也基本如此:少许,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