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7日 星期二
夕阳 斯奈德译寒山 打烊前的羊肉汤 亲历阅兵 双环亭的早晨 一介书生
第13版:夜光杯 2025-09-30

一介书生

陆正伟

今年3月,我见97岁的李致先生通过微信上传了他的长文。我与他语音时赞他不服老。没想到,他说要送本《四爸巴金》给我……

李致是巴金的大哥李尧枚之子。尧枚早逝,全家靠三爸尧林教书寄钱维持生计。1942年,巴金回乡探亲,为减轻尧林哥压力,他承担起李致和四姐李国莹上中学的费用,还把李致的大姐李国煜介绍到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当会计。国煜常寄鲁迅、巴金、高尔基、屠格涅夫等书籍供弟妹阅读。受此影响,姐弟俩积极投身“学运”,先后加入了中共地下党。那时,李致刚满十七岁。解放前夕,马识途与李致是师生关系。身份公开后,才知道同是党的地下工作者。

巴金四十多年中给李致的书信有300余封。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文革”中被造反派弄丢失了50余封巴金给李致的信。改革开放初期,巴老得知李致出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他叮咛道:“你决定不做‘出版商’,很好!但要小心,不能做‘出版官’啊!”李致记住了忠告,坚持出读者爱读的书。被鲁迅称为“中国第一抒情诗人”的冯至对出版他的诗选,满意地说:“四川人民出版社是出版家,不是出版商,也不是出版官。”

巴老把他的“近作”和《随想录》等都交给李致出版,但有约在先,稿酬直接汇给中国现代文学馆(筹)。一次,他听说《巴金文选》(十卷本)的稿费迟迟没到账,巴老给李致连写八封信谈及此事。最后两封李致收到时,已调省委宣传部任副部长了,但他仍盯住此事不放。

1989年4月17日,华东医院北楼会议室举行了现代文学馆向石上韶夫人的捐赠颁发证书仪式。巴老、小林及杨犁馆长出席。还有戴眼镜的一位是初见,交流过后才知他是李致,给我留下一介书生的印象。李致读中学时,在成都等地发表了近百篇文章,怕暴露身份才歇笔。进入晚境,他想重温旧梦,巴老建议他六十岁后再写。李致上任省文联主席后,笔耕勤奋,从送我的《往事》《回顾》《昔日》《终于盼到这一天》《四爸巴金》等作品就可见一斑。

巴老在李致孩提时题的四句话:“读书的时候用功读书,玩耍的时候放心玩耍。说话要说真话,做人得做好人。”李致把它看作是人生路上的“压舱石”,历经百年风云变幻,洗尽铅华,但保持一介书生的定力不改。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