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7日 星期二
夕阳 斯奈德译寒山 打烊前的羊肉汤 亲历阅兵 双环亭的早晨 一介书生
第13版:夜光杯 2025-09-30

亲历阅兵

冯丹龙

编者按:今年10月1日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76周年的纪念日。这组“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普通人与国家紧密相连的小故事小场景,映射出普通人与国家休戚与共、同心同德。

又到国庆,要写这么一篇“我和我的祖国”,不禁想起月初在北京亲历阅兵时的激动。

2025年9月2日破晓时分,我将那枚为表彰祖父冯玉祥将军抗日功绩而颁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章,郑重地收进贴身行囊,自上海启程北上,奔赴一场镌刻着民族记忆的盛会,赴约一场跨越80载的时空致敬。这份印着“1945—2025”字样的请柬,金底红字的扉页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的字样庄重醒目,明确着2025年9月3日上午9时天安门广场的邀约。于我而言,这张请柬不止是一份出席纪念大会的邀请:它是对祖父冯玉祥将军抗战功勋的高度认可,是对千千万万倒在烽火中的抗战先烈的深切追思,更是对历经八十载岁月洗礼仍熠熠生辉的抗战精神的庄严礼赞。列车驶过广袤的田野,窗外村落安宁,远山如黛,山河静好。这片土地的祥和,让我忽然深切体会到祖父当年在枪林弹雨中奋战、于万千民众间疾呼的初心——他所追求的,正是这样的国泰民安。

2025年9月3日上午7时许,晨光已洒满天安门广场。作为抗日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孙女,我胸前佩戴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章,一步步踏上天安门东侧的东二观礼台,心中充满无上荣光。天公作美,当日的北京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澄澈的碧空下,天安门城楼更显巍峨,城楼前的华表直指苍穹,东西长安街笔直开阔,整个广场在晨光中焕发出庄重而磅礴的气息。近6万名各界人士云集于此,我举起手机定格广场的宏伟轮廓,与身旁的同伴并肩合影留存这历史性时刻,低声的交流与快门的轻响交织,却丝毫不减现场的庄严氛围,反倒让这份肃穆多了几分鲜活的温度。

8时45分,一阵激昂而深沉的旋律骤然响起——联合军乐团奏响了《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等经典抗战曲目。熟悉的旋律穿透空气,那些歌词里的苦难与抗争、呐喊与坚守,瞬间将人拉回那个山河破碎却众志成城的年代。乐声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悲怆,“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的坚毅,“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层层递进,许多人的眼眶已然泛红。紧接着,80响礼炮轰然划破长空,每一声都如惊雷般震撼人心,既是对八十载岁月流逝的计数,更是对八十年前抗战胜利的致敬。礼炮声中,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正步,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出发,沿中轴线向升旗区行进。整齐的脚步声踏在广场的石板上,也踏在每个人的心上。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五星红旗在万众瞩目中冉冉升起,全场数万人肃立,齐声高唱国歌。歌声里,有对先烈的缅怀,有对祖国的热爱,更有对和平的珍视。

阅兵正式开始。钢铁长城如今已成长为守护家国的坚实屏障,用现代化的国防实力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的和平决心。望着这盛况,我仿佛看到了祖父当年的身影:他在战场上振臂高呼,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眼中满是对民族未来的期盼。这场阅兵,无疑是对祖父和所有抗战先辈的深情告慰——他们曾用生命守护的山河,如今国泰民安;他们毕生追求的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早已从梦想变为现实。

阅兵仪式缓缓落下帷幕,但激荡在心中的情绪久久未能平息。离场时,我再次抚摸胸前的纪念章,祖父“只求为民,只求为国”的教诲在耳畔回响——这枚勋章的温度,早已化作前行的力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