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芬
我认识老王已廿多年了。那时搬到这个新建的小区还不久,小区绿地上锻炼的人们常会聊聊天。高个子的老王很健谈,有时谈到兴头上,他腰间的BB机却叫起来。有熟悉者说,这老王可是个能人,改革开放抓住好时机赚了不少钱,才在此地买下这么大一套房。
跟老王熟了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经历。他是1970届初中毕业生,当年作为知青被分配到安徽三线厂当了工人,在当地娶妻生孩,一待三十年,妻子阿美也是上海知青。山沟里生活艰苦,有一次上海崇明农场的姐姐过来看他,见弟弟家徒四壁,吃饭时一碗像样的菜也端不出,姐姐大为诧异:这里的工人怎么比我们种田垦荒的还要苦?
姐姐带来的一袋大白兔奶糖,老王拿出六粒剥开糖纸放在杯子里用热水泡开化成一杯牛奶给女儿喝,刚上小学的女儿对老王说,“爸爸这样太浪费了,这些糖一天吃一粒可以吃好多天呢!”面对聪明懂事的女儿,老王心酸了,对孩子说,“可惜你生在我们家了,爸爸妈妈没有本事让你吃得好一点!”女儿却对爹娘说,“我好好读书将来考大学考到上海去,等我赚了钱我来给你们买好吃的。”
后来女儿真的考大学考到了上海,这样老王夫妇也立马提前退休回到上海。那时老王还不到五十岁,边跟人做生意边炒股,没几年逆袭翻身,从父母家一间破旧小屋里搬到了此地新房子。房屋装修好,老王跑到外地定制了一套红木家具。妻子怪他太讲究,说留点钱将来给女儿不好么?老王说,这点门面也是给女儿撑的,以后小姑娘谈朋友毛脚总要上门看看的,你怎么不想得远点?其实穷日子过惯了的老王还是很节俭的,一辆他爸留下的破自行车,车龄已有几十年,老王修修弄弄一直不肯换新的。
不久女儿大学毕业进了本地一家外资企业,从此老王一家岁月静好。有一次我出门迎面碰上老王,他打开自行车把上的一只马甲袋让我看,是一袋闻得到泥土气的马兰头。他说一早去看老娘,那儿一处河滩地冒出不少马兰头,他花了一个多钟头才挑起这点来。我说,“菜场里有啊,你花这功夫不合算。”他说,“这几天阿美上火牙痛,给他煮水喝去去火,这野生的效果总会好些吧。”老男人蹲在地上为太太挑马兰头的热乎劲,让人感慨,这老王实在是枚宠妻男!
没想到,几年后老王突然中风了,所幸抢救及时保住了命,但还是落下了后遗症。一条腿瘸了,见我上门来老王踉踉跄跄朝前挪几步,口里咿咿呀呀听不清说什么,我猜了会儿问他,“侬是讲还好脑子没坏脱是吧?”他咧开嘴笑了,口水不停淌下来。阿美说,“你还笑还笑,平常叫你外面少跑跑屋里多歇歇不听,这下太平了吧?”
之后女儿给老爸寻了名医针灸师,一周两次坚持针灸,两年后老王症状大有改善,讲话也能让人听懂了,只是腿脚不便下楼。困在屋里的老王给自己找事干,把窗外露台整成了一个小小蔬果园,一年四季郁郁葱葱。我不时收到老王微信报告他的好收成:草莓熟了,有空来摘点,有机的不要错过哦……今年丝瓜长势不错,听说丝瓜筋泡水喝可以通经络,我准备多留几只老丝瓜……
人生起起落落,老王拿得起放得下,终究没有被命运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