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音乐剧借“新国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喜欢诗人李白,跟着孔子起名“好丘” “扶青计划”2.0 助力青年艺术家走向世界
第11版:文体新闻 2025-10-10
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斯洛——

喜欢诗人李白,跟着孔子起名“好丘”

1998年夏天,拉斯洛在中国

北京时间昨天19时,2025诺贝尔文学奖颁出,由匈牙利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获得,其小说《撒旦探戈》和《反抗的忧郁》都曾被贝拉·塔尔改编成电影。

1954年,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生于匈牙利边境小城久勒,父亲是律师,母亲为公务员。31岁时,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撒旦探戈》,备受文坛赞誉。拉斯洛是2015年曼布克国际奖得主,囊括了马洛伊奖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重要的匈牙利文学奖项。文艺评论家孙孟晋认为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的小说结构复杂,“通篇是细密的长句,他是一位很有音乐感的作家。从《撒旦探戈》到《反抗的忧郁》,是从陷阱到毁灭的过程。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能和人类精神史结合得这么好,还有东欧人的气质,这实在是一位永远吸引人的小说家。”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擅长运用气势磅礴的长句,有时一个句子长达四页,这显然也引起了各大文学奖评委的注意。授奖词中写道:“在庄重、直白、揶揄和阴郁的语调中天马行空地自由切换,史诗般的句子就像一个巨大的雪球,把所有的荒诞和意外糅进音乐般不朽的段落之中。”用作家自己的话来说,他觉得短句十分无聊——当表达欲充满头脑的时候,人会选择的必然是长句。

拉斯洛对中国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拉斯洛的眼中,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人文博物馆”。他尤其迷恋古代中国,爱读《道德经》,喜欢李白。拉斯洛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最喜欢李白的豪放。“我喜欢他谈醉酒,谈月亮,谈生活,谈分离,谈朋友——我喜欢他的律动,他无尽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我喜欢李白,喜欢这个人。”有意思的是,一位匈牙利汉学家曾帮拉斯洛起了一个中文名“好丘”,他把它印在名片上。拉斯洛解释说,一是取“美丽山丘”之意;二是借“丘”字与孔夫子挂钩。

1991年,拉斯洛以记者身份第一次造访中国,写了一本游记体的短篇小说集《乌兰巴托的囚徒》。此外,他还写过两部关于中国和东方文化的书:《北山、南湖、西路、东河》和《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他一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中文版,认为这是与他推崇的中国文明的一种对话。本报记者 徐翌晟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