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老巷子(纸本水粉) 感悟音乐 站台上的中国 AI时代的手艺 汉斯·季默:电影配乐的新皇帝 去同江吃鱼
第13版:夜光杯 2025-10-10

AI时代的手艺

陈世旭

应出版社之约写稿,从资料上知道了清代宫廷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的“掌案”(总设计师)、“样式雷”家族的开山始祖雷发达。他出身于木工世家,六十多岁“以艺应募”,参与紫禁城与太和殿的修复工程,因技艺精湛被任命为工部样式负责人。他主持修建的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典范。其子雷金玉,继承父业,也在营造所供职。参与畅春园营造,正殿九经三事殿上梁时,大梁悬而不合,他以斧劈榫卯,成功完成上梁,立下大功,当场被任命为工部营造所的长班。人称“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从此开始了“样式雷”的建筑传奇。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现存清代皇家建筑,凡都城、宫苑、坛庙、陵寝、行宫、府邸、衙署、洋房等,大多留下了“样式雷”的烙印。这些中国乃至全世界古建筑中的瑰宝,都凝聚着雷氏家族的心血与智慧,因此被称为“八代样式雷”,其建筑成就被梁思成评价为“半部建筑史”。以“样式雷”为名称的“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是中国迄今为止第五项世界记忆遗产项目。清代,承办皇家建筑的机构称“样式房”。从顺治到宣统,在长达二百六十多年的时间内,“样式雷”连续几代掌管“样式房”,随清朝灭亡,才退出历史舞台。

“样式雷”最有名的绝活,是“烫样”:完成设计后,会按1∶100或1∶200比例制作模型,供审定。打开“烫样”屋顶,内部结构、尺寸标注,一一可见,每个零部件都可以打开以研究房屋结构,甚至连一个小小烛台的纹样,都详细画出。建筑专家形容“精细到令人发指”。在电脑制图、数控机床、3D打印没有出现之前,这样的“精细”的确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这应该是中国木工手艺的巅峰。

因为“手艺”,想到了写作。写作也是一门手艺,而且似乎也快到头了,有人说有一天会被AI取代。日前与一位电脑高手的同行聊天,说起AI,他说“神了!”他正打算写历史小说《离骚》,与《离骚》相关的资料,AI应有尽有,不仅如此,AI甚至可以写一篇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呼天抢地、长吁短叹,比屈原的《离骚》更“离骚”的《离骚》。

我对一切新事物有本能的迟钝。手机、电脑、网络的使用比同辈同行晚很多年,对AI几近无知。也知道不少同行用AI写出了爽文。默然良久,弱弱说:一、我相信AI写的《离骚》语言文字会更精彩,但我未必会感动——因为没有屈原撕心裂肺的生命底色。

二、一个压根不知道《离骚》的人,AI关于《离骚》的知识对他有意义吗——虽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知道《离骚》,但《离骚》之外还有许多人生应该知道的知识。

三、网上看到一位我很信服的中国教授说:过度依赖AI,有可能形成“AI依赖症”,逐渐丧失空间认知能力、削弱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钝化,以致一旦脱离AI,便难以应对简单的认知任务;ChatGPT之父伊利亚说:AI可以模拟一切,却永远无法真正体验夕阳的温暖或失恋的痛苦。我无从判断他们的对错,唯愿他们的担心不多余。

四、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把写作这门手艺活交给另一个系统处理,也许会有轻松,但也没有了自己动手的快感——尽管这快感包含着煎熬,好比只吃外卖,没有了自己烧菜的成功感或挫败感。虽然省出的时间,可以去做最有意义的事,但对一个手艺人,手艺活就是最有意义的事——即使知道绝对做不到“样式雷”那样出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