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品味秋实 梅兰芳五十大寿 滑稽名家另类雅趣 华强北有个宝莱坞 新城假日 临武诊脉人
第14版:夜光杯 2025-10-18

华强北有个宝莱坞

黄峪

作为一个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广州人,我却很少去离得很近的深圳消费观光休闲。深圳对我而言,不过是一个走过路过可以错过的城市。这个情况有所改变,主要是因为研究印度的学友H。他是我的校友,现在印度某大学当教授,自称深圳土著,但因为在印度生活多年,衣着打扮行为举止都是一副异国模样,尤其是似点非点头、左右摇晃脑袋的动作,深得印度文化精髓。我们相约去逛书城,也想尝试一下他非常推荐的地道印度菜。于是我穿上在中环街市举办的芒果节上买的印度棉布裙子,过关过河,转坐地铁去华强北。

好不容易在振兴路上找到名为宝莱坞的餐厅,我已经一身大汗,热得冒烟。和H说我要赶紧喝一个芒果拉昔(Mango Lassi)解渴,他却认真地告诉我:这个是印度餐后才喝的。于是听他安排,喝水洗手,先吃前菜印度小吃Pani Puri。这是一种中空的油炸面团球,球上有个洞,里面填了半满馅料,看起来像是土豆泥或者鹰嘴豆泥。六个金黄色的小球旁边,还有六小杯绿色的液体。H为我展示吃法:将绿色液体灌入小球,然后一口吃下。我依样画葫芦,口感冰凉的酸液和酥脆的小泡泡同时入口,酸液爆浆,泡泡融化,馅料柔绵,真是一种极为复杂刺激的体验。问了店主加大厨Murli,知道酸液主要原料是罗望子,其中也加了青柠汁、印度棕榈糖、孜然粉、黑盐、姜黄粉、薄荷、香菜、绿辣椒等增加口感丰富层次,保留印度南部的原汁原味。讲一口流利普通话的Murli非常自豪,说这才叫正宗!

我想起第一次去英国开国际学术会议的经历。当时去海滨城市布里斯托(这个城市有一个诗意的中译名“碧仙桃”)参加一个名为“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会议,结识了一些学界好友。有一位W至今仍是挚交,实在是难得的缘分。我和在英国求学多年的W不想再吃主办方提供的三明治色拉,于是问职员说你们有没有什么当地美食推荐,职员冲口而出:Chinese!我们俩目瞪口呆,只能再问有没有别的,对方说:Indian……于是我便和W去吃了人生第一顿的印度餐。老实说,具体吃什么不记得了,但这段对话实在是终生难忘。后来在香港也有吃印度菜的经历。曾约学友B去尖沙咀著名的重庆大厦探险,吃一下印度菜,学友婉拒并建议去宝勒巷一间似乎比较安全的印度餐厅。我们点了芒果拉昔,吃了极为巨大的馕,尝了各种颜色口味的酱料,事后回想似乎属于东方主义式的奇观享受,但似乎没有尝到真正的精髓。

一顿饭下来,终于喝上了心心念念的芒果拉昔,风味果然很不一样,和我在其他印度餐厅喝到的相比,有淡淡的盐味,烘托出芒果甜熟香味,也平衡了酸奶浓稠腻味,这又是一种我很喜欢的复杂口感。正喝得高兴,忽然有一队年轻人,拿着摄像机和麦克风,自报家门说是广东电视台的记者,特意来这间印度餐厅探访美食,问我和H是否愿意接受采访。我学着H的印度式点头法,笑着说:为什么不?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