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手环图示
静安GO手环
“亲戚逛静安,再也不用翻好几个App,手环‘嘀’一下,优惠全跳出!”国庆期间,市民王女士在张园领到“静安GO消费手环”,连声叫好。这款火遍静安的消费手环,源于静安区收集梳理的数百条关于“优化消费体验、激活商圈活力”的市民建议,最终转化为提振消费的“新抓手”。
年初,静安区围绕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建设的主题,通过“随申办”专区、社区居民座谈会、商圈商户调研会等多个渠道发出“征集令”,一个月收到近300条留言:活动信息太散、优惠不通用、年轻人希望更多潮玩法……区商务委把这些建议梳理为“信息整合、体验升级、场景联动”三大重点,决定做一款“戴在手腕上的消费入口”。
为了让方案更贴合民心,商务部门还专门组织了多轮恳谈会,邀请提出建议的市民代表、年轻消费者、商圈商户共同参与。有人提出“随走随用”,手环便内置NFC,轻碰即可领券;有人提出既要有颜值更要有内涵,启发设计团队把MBTI性格色卡融进表带;商户期盼流量更精准,在后台接入消费画像,定向推送福利。“我们不仅是在做一款产品,更是在把群众的每一个合理诉求,变成可落地的功能。”方案设计师介绍。
国庆节前夕,凝聚着各方智慧的“静安GO消费手环”正式首发,一亮相就成为国庆期间静安消费市场的“流量担当”。在功能上,它一一回应了当初的想法:南京西路、苏河湾、大宁的活动一屏展示;联动支付宝上线消费优惠券,解决“优惠分散难用”的问题;MBTI潮流设计吸引大量年轻人打卡。更让市民惊喜的是,手环还实现了“场景联动”——戴着它,既能作为张园、静安嘉里中心等场馆的“数字钥匙”,也能兑换免费咖啡,甚至能查询苏州河畔的漫步指南,真正串联起“逛商圈、看展览、品美食、游河畔”的全场景体验。长假前三日,静安重点商圈客流同比增长35%,手环用户拉动关联商户销售额同比提升28%。
“群众最懂痛点,他们的建议就是创新指南。”静安区商务委表示。下一步,手环使用反馈还将纳入征集通道,持续迭代,让“民智民需”始终成为消费升级的指南针。 本报记者 陆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