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老旧小区破局“迷宫之困” 旧改后让“历史先回家” “童阅小天地”书香浸润 “最美放学路”这样筑就 GO手环激发消费新活力
第9版:上海人民建议征集专刊 2025-10-18
“小圆桌”撬动“大治理”

老旧小区破局“迷宫之困”

挂起小区指示牌

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的洛平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巷弄蛛网般交错,门栋编号跳号、断号,旧指示牌缺字、掉漆。快递员小吴最怕进小区:“20分钟转不出去,只能求住户下楼。”居民代表王师傅看在眼里,在社区议事会上提出建议:“能不能整个实用的方案,让大家对小区地形一目了然?”

建议被居民区党总支“秒接单”。书记带队,党员楼组长、志愿者连夜敲门:老人要大字,快递员要门栋定位,家长要活动室、充电桩。三轮“板凳会”后,众口难调变成“一张图、一块牌”的共识:入口立总导视图,巷口设指向牌,关键信息全上墙。

设计图反反复复印了五版。李阿姨抱着草图入户:“这蓝底行不行?”“再大一倍字号!”“机动车禁行用红字提醒!”居民说了算,颜色、箭头、高度一一敲定。最终版本连“沪尚回收”箱都标得明明白白。

当最后一块指路牌在小区入口处固定好,居民们纷纷围过来拍照。“亲戚来串门,我再也不用下楼接,跟着牌子就能到家!”小区居民张阿姨指着崭新的蓝白路牌笑呵呵。从居民提出诉求到方案落地,短短一个多月,曾经“迷宫般”的老旧小区,因一份接地气的建议焕发新活力。

一场“小圆桌”的共商共议撬动“大治理”。洛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表示:“人民建议不是‘任务’,而是‘桥梁’。只有让居民真正成为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才能让社区更有温度,让幸福触手可及。”

本报记者 陈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