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在黄浦江边即兴演奏
艺术家在黄浦江边即兴演奏
扫码看演出现场
古琴的空灵旋律从身后传来,弹拨尔的音符又在眼前响起,观众散坐在四面八方的座椅上,时而驻足聆听,时而循声漫步。昨天在复兴岛船台公园上演的电子音乐剧场《星潮胜览》现场,观众也成了“潮汐”的一部分。这部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作品,因“艺术天空”惠民活动,从剧场舞台转至百年船厂,在工业遗迹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声响奥德赛”。
艺术空间,随潮而动
斑驳的工业厂房内,天光从高窗倾泻而下,与多媒体视效交织成趣。原本在专业剧场演出的《星潮胜览》来到这片开阔空间后,化身为一处流动的艺术现场。座椅随意散置,每条通道都向观众敞开,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观赏角度,甚至随时起身漫步。
“这里的声场条件确实不同于剧场,但我们欣然接受这种挑战。”项目策划袁东亚表示。剧场版精心设计的风帆舞美无法在此复现,反而成就了另一种独特魅力——有爷叔举着手机贴近演奏家记录精彩瞬间,也有年轻人在厂房内漫步,从不同方位捕捉声音的流动。
古谱新声,丝路回响
《星潮胜览》由上海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家主创,从明代航海手册《顺风相送》中汲取灵感,以南音为声源起点,融汇甘美兰、古琴、弹拨尔、手碟等乐器,构建出一幅声音的航海图。演出中,观众可以在转身之间邂逅不同演奏家的精彩演绎。
现场每张座椅上都放置着一首小诗:“海与风,寻与应,去与回,群体与个体相连,每一次潮汐都是暂居,而继续行进本身,就是抵达的方式。”这不仅是演出主题的写照,更与复兴岛作为“未来城市实验区”从战略留白到焕新亮相的转型历程相呼应。
江边即兴,青春启航
演出结束后,艺术家漫步至黄浦江边,在一块标有“YOUNG”字样的艺术装置前即兴演奏。这块既是“杨浦”谐音又寓意“年轻”的标识,恰如“扶青计划”扶持艺术新锐的生动注脚。
老厂房墙上写着“被夜晚相遇的两艘船照亮”的诗句,与现场《猫的叠加态》艺术装置共同诉说这片土地的过往与新生。电子音乐在百年船台间回荡,青年艺术家的创意探索如同潮汐,正在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海岸线上留下新的印记。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