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 星期二
重阳节,你打算怎么过?
第14版:金色池塘 2025-10-27

重阳节,你打算怎么过?

图 IC

编者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再过两天,10月29日就是重阳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敬老节,今年是我国法定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的第9个年头。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很有意义,因为尊老爱老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如何让老年朋友在节日里过得有意义,除了社会和家庭的参与,也可以借鉴一些小创意。

家庭赛诗会

化石

因为家人相聚的时间各有不同,这两年李姐邀请我提前参加她家过重阳节的聚会。

在一家饭店的包厢,四代十几口人,围在一起,甚是热闹,今年85岁的李姐,满头银发,红光满面,她有3个儿子1个女儿。大家围坐在饭桌前,参加知识竞赛,不少人争着举手抢答题目。李姐的女儿芳芳对大家说:“今年的主题是说说和重阳有关的唐诗宋词”,“‘独在异乡为异客’,下面一句是什么?”托儿所大班的梦梦奶声奶气说“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的《重阳席上赋白菊》,谁会背?”读预备班的佳佳张口就来。“除了唐诗宋词以外,谁能背诵其他有关重阳的诗?”冷场。这时,李姐不紧不慢地朗诵起了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比赛结束,李姐给得奖的人发了家庭奖励金;我也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

我和李姐有着几十年的交往,对李姐一家很熟悉。芳芳告诉我,三年前的重阳节,大家聚在一起。像往常一样,每个人手里都拿着手机,“滴滴”声音此起彼伏。这时,老妈站了起来:“今天是重阳节又是敬老节,你们是和我团聚,还是和手机团聚?”望着老妈愠怒的脸,大家赶紧将手机放了起来。老妈说,今后要做规矩,吃饭的时候,不准刷手机。

芳芳不失时机提出,以后每年敬老节不能玩手机,每次聚会有主题,大家要积极参与,得奖者用家庭奖励金奖励。退休前曾是语文老师的芳芳的建议自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大家摩拳擦掌,每个小家庭跃跃欲试。几年下来,效果很好。

好事成双的礼物

伦丰和

有一年国庆我在悉尼,巧了好事成双,10月4日正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女儿说,这是敬老节,你们二老为俩外孙女花费这么多心血,能不过吗?我说,心领了,这节咱不过,因为外孙女歆歆11月参加澳洲的高考,现在是最后冲刺阶段。

女儿觉得也在理,谁知歆歆得知此事,带着妹妹跟我们说,重阳节是敬老节,我在上海读小学时,老师领着我们去社区慰问爷爷奶奶,献上一块块重阳糕,我记得我还跳过舞,难道在这里就忘了老家的传统吗?外公为我好,然而,学习要平时努力,不能临时抱佛脚,与外公外婆在悉尼过敬老节,很难得,不能放弃,这更有利于我冲刺努力,今年的高考,我用最好的成绩,为外公外婆私人定制的一块珍贵“重阳糕”……

妹妹支持姐姐,一锤定音,全家思想统一,10月4日,重阳节要隆重举行。女儿说,过重阳节仪式感是很重要的,要有重阳糕,而这些糕,悉尼大小超市都没有,只有华人区的少数点心店特意为重阳节制作,数量不多,卖光为止。这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歆歆主动请缨担当。她先找到悉尼华人点心商店的电话,挨家询问,很巧,伊士活有家点心店,为满足华人过节的需要,制作了不少的重阳糕,歆歆4日一早坐火车到目的地,购买了各种形状的糕点。中午,插上妹妹制作的小彩旗。当姐姐妹妹为我们献上重阳糕时,我们泪目了。

12月12日,悉尼高考结果揭晓了,歆歆以优异成绩进入新洲的状元榜,华人报纸加以报道。这是外孙女补送给我们最珍贵的“重阳节”礼物!

“卡拉0K”过重阳

娄惠静

今年重阳节到来之际,女儿为了孝敬我们老两口特意安排了一次卡拉ok活动。包房内荧屏中的MV正播放着歌曲,转动的彩球投下魔幻般的光影。我内心的幸福之情随着灯光闪闪跃动着,一晃,我已跨入了古稀之年,感觉还没尽情享用美好年华哩,就已经身处迟暮了。

我酷爱唱歌,从小守着收音机,听着歌唱家饱含深情的演唱,亦与唱歌结下不解之缘。退休后,上了老年大学声乐班,知道唱歌是锻炼心肺、愉悦身心的养生好方法。

家人见我呆坐着沉思,赶紧把麦克风塞到我手里,并为我点了一首《烛光里的妈妈》:我润润喉,挺拔了身姿,张嘴唱道“妈妈我想对你说,话到嘴边又咽下,妈妈我想对你笑,眼里却点点泪花”……瞬间,歌词触碰到了我心里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边唱边想慈爱的母亲。从我懂事起,她就叮嘱我要做一个善良有教养的人,潜移默化地教我如何在逆境中坚强面对生活。五年前和父母亲共度重阳节的快乐时光重浮眼前,让我泣不成声。亲友们为了缓和气氛,嚷着先生和我同唱一首《搀扶》:“多年前我牵了你的手,从此后我们风雨同路走”……尽管先生五音不全,唱词都没在节拍点上,但我俩深情的演唱,映射出夫妻间多年来在柴米油盐中的相互扶持磨合,深度理解与接纳:从“改变对方”到“读懂对方”,多年相处后,共同奠定了家庭幸福默契的基石。一曲唱罢,先生掰了块重阳糕塞我嘴里,甜味在口中蔓延开来,让人心暖。

美好的重阳节,是传承与现代的结合,是仪式与真情的交融。重阳节,不只是习俗的延续,而是对过往漫长岁月的致敬与感恩。

月月有“敬老节”

李艳

去年,重阳节快到来的时候,养老院里张灯结彩,几位老人坐在廊下,脸上无甚波澜,他们大多经历过“一天被洗几遍脚”的境遇,都在笑谈着今天会来几波“洗脚义工”。

那天吴院长恰巧经过,见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老人们的节日,若一年只热闹一次,会显得有点形式主义。于是,他将之前重阳节来活动的各单位“召集”起来,商量起“月月有敬老节”的计划。

第二天一早,养老院公告栏里添了张密密麻麻的“月月有敬老节”活动排片表。老人们凑上前去看了看,都不以为意地又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没想到,活动竟是真的,且月月有新花样。

从去年10月开始,首先是卫生中心义诊,白衣天使们戴着听诊器,温言软语地给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11月文化馆书画家送来笔墨纸砚,陪着老人挥毫泼墨;12月曲艺团带来了越剧、滑稽戏,老人们跟着一起哼唱;今年1月大学生们来教老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2月舞蹈团各种精彩表演让老人们目不暇接;小学生们、志愿者们都纷纷前来,或陪老人们下棋聊天、讲故事,或给老人们修剪指甲、理发……

老人们起初的不以为意渐渐被期待取代,他们开始盼着手工课、曲艺团、养生讲座……

吴院长看着老人们多起来的笑容,心里也暖融融的,他说:“敬老节不应该一年只有一天,目前我们的目标是月月有敬老节,以后争取周周有敬老日。”由于吴院长的坚持和努力,敬老行动从节日时的“表演”变成了常态的“陪伴”,志愿者们也渐渐成了老人们口中的“小女儿”“小孙子”。

常怀敬老心,便月月都有敬老节。

不在贵在于用心

周洋

国庆假期,我和妻子带娃去北京旅行。临行前,岳父母把孩子的行李打包好,还反复嘱咐我们路上要注意安全,我心里满是感激。自从孩子上小学,两位老人每天雷打不动准时接送,寒暑假也全程照看,把他的饮食起居打理得井井有条。国庆去北京,既是带孩子看首都,更想让老人好好休息几天。

眼看月底就是敬老节,我和妻子特意抽半天时间去商场,想给两位老人挑选礼物。妻子觉得羊绒衫实用,我想着保健品对老人身体好,最后选中包装精美的羊绒衫,觉得这礼物比较体面。

回到上海,一进门就看见岳父母迎上来,手里还提着两个鼓鼓的袋子。“国庆我们去了苏州,知道你们喜欢吃酱鸭,特意排队买的,还有小乖宝爱吃的桂花糕。”岳母一边说,一边把东西往外拿,全是我们爱吃的美食。我有些不好意思:“爸妈,敬老节快到了,给你们买了点东西。”岳父接过羊绒衫,笑着说:“又乱花钱,我这还有好几件羊绒衫没穿呢。”这时,儿子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两只小小的布袋子:“外公外婆,这是我给你们买的礼物!”我们凑过去一看,是两把檀木梳,上刻“如意”字样。“导游阿姨说檀木梳梳头对身体好。爸爸在中国书店买书时,我看文创区有这种檀木梳,用我的零花钱买的。外公外婆每天早上梳头都能用!”

外婆一把将小外孙搂进怀里,眼眶红了:“我的乖宝,你好有心呐!”外公也笑道:“这梳子实用,每天梳头都能想起小乖宝。”看着老人开心的样子,我心里又愧疚又温暖。敬老节的礼物,无须贵重,而是那份能送到心坎里的牵挂。

下期话题 要舍得为自己“买单”

在国内生活的老年朋友,大都会选择勤俭和节约。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时要转变思想观念,如何让银发族“舍得”为自己花钱“买单”,欢迎读者朋友将新点子或小故事,投稿至夜光杯邮箱ygb@xmwb.com.cn或在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