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赛场同舟  人生共济 从追风者到播种人 开辟新赛道  培育新苗子
第13版:2025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特别报道 2025-11-12
电影《破风》原型、香港女车神黄蕴瑶

开辟新赛道 培育新苗子

新华社 发

扫码看黄蕴瑶采访视频

2010年广州亚运会,斩获银牌的黄蕴瑶坐在轮椅上、腿上有血迹,泪流满面却眼神坚毅的照片,占据了香港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铁血女车神”的称号在香港家喻户晓。2015年,彭于晏、王珞丹主演的《破风》掀起了一股自行车热,正是取材自黄蕴瑶的故事。

15年光阴流转,当年在赛道上浴血拼搏的女车手,将对自行车的热爱延伸至粤港澳大湾区。在香港单车馆,本报记者与黄蕴瑶面对面,聊起那段布满伤痕却熠熠生辉的运动生涯,畅谈大湾区的新生活,以及她与上海自行车的不解之缘。

打破偏见

1997年上海八运会,香港代表团首次亮相全运会赛场,黄金宝夺得男子公路自行车金牌,为香港体育写下历史性一笔。5年后,曾练过两年赛艇的黄蕴瑶,成为香港自行车队第一批女运动员。“当时和朋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名,没想到只有我被选中了。场地自行车风驰电掣的样子太酷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条路。”

这个白白净净的漂亮姑娘,在自行车赛场坚守了十几载,身上刻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疤。亚洲首支女子职业自行车队——捷安特女子队由黄金宝的恩师沈金康组建,黄蕴瑶成为了初代成员。初登欧洲赛场时,曾遭遇过不被看好的境遇,但她们用汗水打破偏见。训练大本营安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山顶,每次归队都要攀爬漫长坡道,仿佛与世隔绝;赛季繁忙时,一个月仅有五六天休息时间;教练邬伟培开车带大家去各国比赛,她负责坐副驾驶位说话,以防教练疲劳……勇闯欧洲的日子,点点滴滴都刻骨铭心。

即便如此,这支中国女子车队还是在欧洲赛场闯出了名堂,黄蕴瑶更成为香港首位踏上环法赛场的职业女车手,首位场地自行车世界排名第一的亚洲女车手。

传递理念

亚锦赛三次记分赛冠军、世界杯冠军、世界排名第一……取得无数荣誉的黄蕴瑶,始终缺一块亚运会和全运会金牌。“我永远不会忘记2010年广州亚运会,那是场地记分赛最后一次出现在亚运赛场,我多想为自己的主项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黄蕴瑶说。

决赛全程80圈,黄蕴瑶却在中途摔倒,尾随的多名车手闪避不及碾过她。强烈的冲击让黄蕴瑶几乎窒息,她却换上备用自行车猛追。“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爬起来,继续冲。”最终,她为中国香港队赢得银牌,教练沈金康说:“她能比完赛是个奇迹,在终点我给她测了心跳,一分钟达到了200多次。”面对直接送医还是坚持领奖的选择,黄蕴瑶斩钉截铁道:“我要站上领奖台!”

黄蕴瑶坐上轮椅,以纸板及胶布暂时承托肋骨,缓慢地上颁奖台领奖,哭成了泪人。“哭不是因为痛,是因为能够完成自己的梦想而激动。”当时,她这样告诉本报记者。经诊断,她右侧5根肋骨骨折、合并气胸。这一幕打动了无数人,“铁血女车神”的称号传遍大街小巷,甚至登上国外媒体版面。

“即便在赛场摔倒,也不代表一无所有,只要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这是黄蕴瑶想对后辈传递的理念。

潜心育苗

本次全运会,黄蕴瑶担任公路自行车的电视台直播解说。“在香港举办全运会自行车项目,意义非凡,香港观众将第一次在家门口欣赏到香港车手的英姿,香港也将派出史上最多运动员参加自行车项目,这对青少年培养、项目发展都是长远利好。”

退役后,黄蕴瑶获得了香港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攻读康乐文化与运动发展管理专业,为转型埋下伏笔。两年前,她与深圳光明区少体校合作担任特聘教练,并与前国家队小轮车运动员王思杨子在深圳福田区打造了HOLE SHOT骑行公园。“这块地原本是荒地,我一眼相中,简直是我的‘梦中情地’,立马签约。”经黄蕴瑶设计、选材,如今已成为青少年小轮车(自由式、泥地竞速)与平衡车培训的热土。

“最小的学员才5岁,有的已经站上全国、亚洲赛场,未来或许有人能登上全运会领奖台。”言语间,满是自豪。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加深,通关日益便利,越来越多香港人来内地运动旅游,她的骑行公园也迎来了不少香港学员。

如今的黄蕴瑶,依然保持着骑行习惯。闲暇时,她会穿梭在深圳“山海连城”的生态绿道,沿着盐田海边感受城市的宜居与活力。“大湾区的联结越来越紧密,这里的骑行氛围越来越浓。”她计划在深圳再开一家俱乐部,让更多孩子感受骑行的乐趣。

特派记者 陶邢莹(本报香港今日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