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听鸟说甚  问花笑谁 银行内外的笑声 如何让当代音乐获得掌声 徐新六与“新六杯”乒乓赛 绰号里的乾坤世界
第13版:夜光杯 2025-11-15

银行内外的笑声

黄沂海

若要生活好,开源、节流、储蓄是三件宝。开宗明义把储蓄产品写进剧名的滑稽戏,当数1953年大众滑稽剧团公演的《有奖储蓄》。却说上海和平里烟纸店的老板钱有三,在旧社会吃过存钱的亏,有了余钱只敢藏在家里箱柜,不愿存进人民银行,他妻子是里弄的积极分子,还担任了爱国储蓄的宣传员。一次,钱有三家人不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旧存单剪成了鞋样,然而人民银行按照规定予以兑现,他又目睹身边邻居踊跃参加储蓄过上了好日子,终于转变了观念,乐呵呵把余钱换成了有奖储蓄的存单。

《有奖储蓄》开演时,声势浩大,走进天宫剧场,储蓄宣传的标语、黑板报、连环画铺天盖地,这些都由人民银行倾情提供,观众一入现场,仿佛身临银行实境,氛围感拉满。据说彩排时,人民银行组织了六七十位干部员工观摩演出,市区21个办事处、郊区9个办事处的代表参加座谈会,献计献策,给予政策、剧情、演技等方面的建议。

饶有意趣的是,嗜钱如命的钱有三的扮演者范哈哈,为演活烟纸店老板的形象,特意每天在自家弄堂口的烟纸店逗留,捕捉神情举止,体验小店生活,还问老板借了一件“香港衫”穿上了舞台;饰演里弄储蓄宣传员老陈的张冶儿,曾有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存款,他担心新政府不认账,未想人民银行照单全付,他感慨:“人民银行真的照顾人民、服务人民,我一定要演好这个角色。”

等我有幸坐进剧场观看滑稽戏时,已是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之际,银行题材的剧作伴随“定向戏”的兴起鱼贯而出。所谓“定向戏”,就是甲方出资,乙方出戏,命题作文,皆大欢喜。1994年,工商银行成立10周年之际,委托上海滑稽剧团创作排演了《招财进宝》。这出群像戏,将南京路储蓄所变为熙来攘往的社会大舞台,储蓄所所长黄牡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各色人等在此间展露喜怒哀乐,感悟财富冷暖。

想当初,银行宣传处吕处长约我去市府礼堂观摩《招财进宝》的彩排,“顺便”写一篇剧评。剧场门口,受到了滑稽剧团领导和演员钱程、孙勤园夫妇的欢迎。记得钱程在介绍夫人时不忘出噱头:“这是我太太,不是剧情需要假扮夫妻,正宗原配噢。”观戏的当口,剧组一会儿递上茶水冷饮热毛巾,一会儿塞给奶油话梅牛肉干,我还是头一回享受如此看戏待遇。凭良心讲,此剧尽管有大咖加持——赵化南编剧,严顺开导演,却是削足适履,“拼接”的痕迹比较明显。事后听说,原先剧本差强人意,让银行一帮头头脑脑发表意见,当场好似倒翻了田鸡篓,七嘴八舌,编剧谁也不敢得罪,最终改得不伦不类。谢幕散场,吕处长耳提面命,加之吃人嘴软,我只得硬着头皮撰文鼓之吹之。好在滑稽戏由银行出钱创排,票房不愁,当年各区均设有储蓄推进委员会,组织里弄阿姨妈妈看白戏,居然连演了100多场。

刚进银行时,听到一则顺口溜:“信贷大儿子,会计小儿子,储蓄小三子”,道出了彼时银行不同岗位的地位。好了,“小三子”捷足先登呈献一部滑稽戏,“大儿子”怎么愿意甘拜下风。很快,展现银行信贷领域新人新事的大型滑稽戏《毛毛雨》接踵而至,抄几段打油诗式的剧情简介,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治企业贫血症,金泳甘愿当‘医生’,救死扶伤费心机,好意误伤老丈人”“皇帝女儿不愁嫁,疾风暴雨沦天涯,作茧自缚梁厂长,岂甘败北于人下”“浦江两岸春意浓,改革巨浪如潮涌,初战告捷毛毛雨,勇往直前迎彩虹”……显而易见,里面提到的男主角信贷员金泳,沪语“金融”之谐音也。戏单醒目处,《毛毛雨》策划一栏值得玩味:“各区工商银行信贷科长”。那个年代的信贷科长,掌控资金大权,财务追,厂长捧,众人抬,处尊居显,呼风唤雨,狠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