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宝地 国之瑰宝 宋庆龄(青铜雕塑) 终生难忘这件事 警惕“美丽炸弹”的新型陷阱 最后的李白 那对德国夫妇 城隍庙兜一圈
第14版:夜光杯 2025-11-21

最后的李白

俞果

多年前,去了马鞍山、当涂的采石矶一游。看看唐朝大诗人李白最后的神迹。

采石矶地处长江南岸马鞍山。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都来这里题诗咏唱。当然,只有天姿英纵的李白才使采石矶名震大江南北。

李白的放浪形骸,不合时宜。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终于失宠皇上。离开长安,其实这是一次体面的放逐。从此,他与朝廷断腕割袍,昂首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李白来到采石矶已经六十岁了,投靠他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这是物质上的依靠,还有精神上的寄托,那就是他追慕已久的南朝诗人谢朓。谢朓做过宣城太守,也在宣城登上了他诗歌创作的顶峰。人称“谢宣城”。当涂、宣城相邻。

谢朓当时因诗名光芒四射,李白、杜甫、王维都是他的粉丝。写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是多么地目中无人,但李白却“一生低首谢宣城”(清朝学者王士祯评语)。这是真正的顶礼膜拜,跪了。谢朓写下《游敬亭山》,李白七上敬亭山,随后便是《独坐敬亭山》,他这一坐,将敬亭山坐成历史文化名山,宣城有幸。

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有一种辛弃疾式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物我两忘之境。李白在此留诗八十首。李白在宣城谢朓楼挥笔落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况味难以言说。

李白没有功名,写诗是赚不到钱的,因为古代从无稿费一说。古代文人捞钱,一般两条路,或为豪族巨室写碑文,一纸墓志碑文笔润墨银,金玉堆山,珠宝满箱,如韩愈。或作寿宴贺词及为人著作书序,有作序者对委托人放言:书因序传。那豪气简直能够碾压一切:没有我的序,你这破书走不出你的斋室。

生性豪放的李白十分可爱,他既低首谢朓,也逗趣妻子。他的《赠内》有言:“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浓浓的伉俪之情,溢出字面。这样的李白,仙气之外又展现出他的世俗情及烟火气。

唐朝游侠之风盛行,李白实为一位有政治抱负的侠客。他的《侠客行》非常有名:“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许多人喜欢这首诗,但又认定这是李白作秀。一只握笔之手焉能持剑走四方?其实,李白的剑术相当厉害,他师从唐代剑术第一高手裴旻。后来,他也有了“唐朝第二剑客”之称。这堪称神仙级组合,御批钦定的“唐代三绝”: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旻剑舞,三者占其二啊。

据史料记载,李白曾“手刃数人”。此事成谜,刃了谁呢?无记录。任侠之士李白,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看起来,李白原先想以剑发言,后来才以笔论世。访师武无第二,求贤文无第一。自古文武难双全,但功力均在一二之间,似乎只有李白。

古人书剑飘零,不是潇洒行迹,那柄剑不是装饰品,是削铁如泥、一剑封喉的利器。27岁时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蜀中来到安陆。十年后,他西入长安,东游吴越,南泛洞庭,北抵太原。一片雄心,日渐消磨。加上后半生不擅长捞金,一时落魄甚至靠妻家接济或朋友馈赠,英雄气短,才有投靠的无奈。

白居易写了《李白墓》一诗: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最后的李白,在采石矶定格了他伟大的诗名。

古人言:“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因此,他以“诗仙”之名独步古今。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毕竟,胸中尚存“蓬莱文章建安骨”。崖岸万里,矶石千寻,他是以“千首诗轻万户侯”,高光千古!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