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书写上海文艺新篇章 更加积极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咖啡香带进田野 赋予乡村更多可能 新推12条措施优化营商网络环境
第2版:要闻 2025-11-21
松江泖港镇胡光村村咖创业者毛盾

把咖啡香带进田野 赋予乡村更多可能

村咖创业者毛盾在田间劳作

2025年,网络上涌现出许多新鲜词汇——“班味”“内卷”“松弛感”。这些词勾勒出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也映照出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力的渴望。而对我来说,生命力的答案,不在城市的喧嚣中,而在胡光村的稻田边和咖啡香里。

作为泖港镇胡光村的一名“新村民”,半年前,我和一群年轻伙伴在这里的666号,开了一家叫“胡光里”的咖啡店。小店开张之后,路过的村民总会听见我们热情的招呼:“进来坐坐!”渐渐地,老姐妹们、老兄弟们习惯了来这里看看林子里的画、院子里的花,聊聊村里的大小事——这里成了大家愿意停留的地方。

为何选择在村里开一家咖啡店?作为一名“新农人”,我始终相信,出新,就是要打破传统农业的边界,赋予土地、乡村和这些可爱的村民更多可能性。于是,田野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展览基地。从原生态的乡村手工艺品,到融合文明乡风与村规民约的创意绘画,林地摇身一变,成为村民读懂文明、游客感受乡村的独特空间。身体力行的创新实践,或许正是乡村最有生命力的文明新时尚。

不过,作为新村民,我是怎样融入乡村,和村民们亲如一家的呢?融入乡村,需要真诚,也需要一点“小妙招”:我曾主动提出帮忙搬运秧苗,村里的爷爷也曾笑着问我敢不敢和他一起赤脚下地;我会偷偷给忙碌的叔叔阿姨准备好冷泡茶,也会把咖啡渣晒干打包,让大家带回家除湿祛味。渐渐地,村民把我们当成了自家人。

我们的热情,也点燃了村民们内心参与村域治理的热情。越来越多的村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村域治理中。从环境整治到文化传承,从文明引导到志愿服务,大家的热情被点燃,向来往游客展现出泖港村民热情好客、文明向上的新风貌。

当我们把咖啡香带进田野,用艺术点亮乡村,不仅是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更是在回应这个时代对乡村振兴的深切呼唤。我们这些年轻人正在做的,或许正让古老的乡村在时代变迁中焕发新生——既保留着泥土的芬芳,又洋溢着现代的创意。这条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踏实而温暖。

曹博文 施奕奕 整理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