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2日 星期六
能不能“好好说话”,事关健康! 探秘  “临门一脚”且看挂旗  答疑  “一人一方”不会更胖 她治好了,为何又感染
第6版:科教卫新闻 2025-11-21

她治好了,为何又感染

破解“乒乓感染”困局,申城开出首个男性人乳头瘤病毒检测门诊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自从被确认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以来,宫颈癌的防控工作就聚焦在女性的HPV疫苗接种和定期筛查上。然而,公众对男性HPV感染的认知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医疗系统也常常忽视了男性HPV检测和感染管理的重要性。

一个月前,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开出申城首个男性HPV检测门诊,为HPV“男女共防”创造了条件。三十来天了,这个专病门诊效果如何,本报记者前往探访。

“男女共防”降风险

记者采访当天,在男性HPV检测门诊出诊的,是该院宫颈疾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顾峥嵘,他也是医院的“新锐科普官”。

顾峥嵘说,医院开设这一门诊,源于临床中反复遇到的现实:很多女性患者在HPV感染治愈后,不久又再次感染同型别病毒——原因极有可能出在其伴侣身上。

HPV是一种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病毒,目前已知的HPV亚型有200多种,根据其引起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在临床上可以引起尖锐湿疣、生殖器疣及各类皮肤疣;更严重的则是高危型HPV,它是多种肿瘤的病因。

过去,当女性检测出HPV阳性时,医院通常只关注她们自身的治疗,很少会对其男性伴侣进行共同的疾病管理。无疑,这是有风险的。

“如果只治疗女性,却不对她的伴侣进行同步的感染管理,病毒就可能在两人之间像‘打乒乓球’一样来回传播,从而增加女性持续感染的风险——而持续感染,恰恰是导致宫颈癌发病的重要因素。”顾峥嵘指出。

现实情况是,国内许多医院暂未开展男性HPV检测服务;即使男性有检测意愿,也常常无处可查,或者只能去性病门诊寻求帮助,这显然会增加心理负担。正是基于这种临床现状,一妇婴开出了男性HPV检测门诊,主要面向这几类男性人群:伴侣有HPV感染或宫颈病变者;自身出现生殖器或肛门周围异常症状者;有多性伴史、不安全性行为史,需进行相关筛查的男性;关注自身及伴侣生殖健康、希望共同筛查的男性等。

多数还是“要我查”

一妇婴开出男性HPV检测门诊,也花了一番“小心思”——在宫颈疾病中心,可同时接诊男女患者,在妇科就诊的女性患者,其男性伴侣可同时在男性HPV检测门诊挂号问诊,这样一来,医生也能全面掌握男女双方的感染情况,进行共同管理。

门诊开出一个月有余,运行情况如何?

“平均每天有5—10人来寻求帮助。”顾峥嵘透露,“大多数还是女性患者动员自己的伴侣来检查的。”

令医生欣慰的是,愿意走进专病门诊的男性,基本不太抗拒,是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来的,“有的男性是在看到伴侣感染,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后受到触动,主动来检测。”

就在记者采访时,遇到了一对前来检查的年轻情侣。女方在获悉一妇婴开设了针对男性的HPV检测门诊后,为避免因男方携带HPV病毒而导致自身感染,建议男友前来检测,男方也欣然同意。顾峥嵘肯定了这种健康意识:“让男性做好检测,必要时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女性的感染风险。”

目前,该门诊可通过无痛拭子取样进行样本采集,如果取样过程中有可见的疣体,医生会进行必要的检查。检测报告出具后,医生还会为患者进行报告解读、评估风险,并提供个性化的随访观察、治疗方案及伴侣告知等专业意见。

据悉,前来检测的男性中有一定比例的HPV阳性检出率。专家指出,大多数男性HPV感染为无症状或亚临床感染,在出现临床表现的感染者中,则分为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和恶性病变及其癌前病变。顾峥嵘提醒,“一旦检测出HPV阳性,一定要采取有保护的性行为。”

推动迈向“我要查”

顾峥嵘建议,已有性行为的男性最好每年进行一次HPV检测,尚未有性行为的男性则可每三年检查一次。

事实上,早在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全球消除宫颈癌的行动号召。作为目前唯一被证实可通过疫苗接种、筛查与规范治疗实现全面消除的癌症,宫颈癌防控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10月30日,国家多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组织各地为2011年11月10日以后出生的满13周岁女孩免费接种2剂次双价HPV疫苗(间隔6个月)。

“国际上已经形成共识:‘男女共防’是消除宫颈癌的关键路径。”顾峥嵘表示,今年9月,我国首个《男性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预防策略专家共识》正式发布,首次将男性置于HPV防控战略的前沿。他期待,这间门诊能够推动“男女共同筛查、防控”理念深入人心。

本报记者 郜阳 实习生 张依文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