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签约,意向采购金额高达4.7亿元。
辉瑞公司携肿瘤、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疫苗、罕见病等五大领域创新产品集体亮相进博会。摄影/沈琳
7.1馆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馆,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医疗器械的发明和制造,无不代表人类现代科学研究和制造业技术的最高水平。摄影/沈琳
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罗万里(左一)与中国预防医学会梁晓峰秘书长(中)一起回顾中国消灭乙肝行动历史。
国际医药企业与中国共成长。进博会,不仅是海外医药企业展示最新产品的平台,还为从业者回顾产业发展历史,重温中国医药市场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充满温馨气氛的场域。
记者|黄 祺
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之“最”,7.1馆可能要占好几样。
7.1馆是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的主要展区,是今年进博会最早“满座”的展馆,尽管展馆面积已经扩大,但报名一开放,医药和医疗企业展区就被热情的海外企业一抢而空。辉瑞、阿斯利康、罗氏、默沙东、赛诺菲、美国通用电气、美敦力、强生、瓦里安、直观复兴、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佳能医疗、瑞典医科达等众多厂商悉数到场。这个展区里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有60多家,全球医疗企业30强中,20多家都入场,参展面积达15000平方米。
7.1馆可能是所有展馆中“最贵”的展区,展商们带来的大型医疗器械价格动辄上千万元,一整套质子治疗系统,售价要以亿元甚至几十亿元计。
7.1馆是科技含量最高的馆,无论是新药研发还是医疗器械的发明和制造,无不代表人类现代科学研究和制造业技术的最高水平。
7.1馆还是新闻发布活动最多、采购商签约量最大的展馆之一,企业一天签上几十个订单已经不足为奇。
海外医药企业,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企业,它们给中国带来了最先进的医药产业技术和市场经验,同时也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巨大的收益。对于众多医药巨头而言,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中国市场,已经是它们全球版图上具有支撑作用的最重要市场。
国际医药企业与中国共成长。进博会,不仅是海外医药企业展示最新产品的平台,还为从业者回顾产业发展历史,重温中国医药市场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充满温馨气氛的场域。
求新而又温故,第二届进博会上,7.1馆里处处充满着海外医药企业对中国市场的“深情”。
“成交”掌声此起彼伏
11月8日,一个意向采购金额高达4.8亿元的“超级大单”,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签订。买家是上海市18家市级医院,而供应商则是全球五家国际跨国医疗器械厂商。
这场“上海市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签约暨相关新产品发布仪式”由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18家市级医院的代表与来自外贸代理机构的代表共同签署了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协议书。
2011年起,申康中心实施市级医院大型医用设备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依托精细化管理,使有限医用设备资源发挥了更大作用。截至2018年,市级医院总计配置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327台,总投资36.6亿元,其中,仅2018年首届进博会期间,申康中心携各市级医院完成了33台大型医用设备的采购,采购金额约4.3亿元。
今年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各采购医院积极与进口博览会全球展商对接洽谈,经过公开、公正、公平、规范的采购流程,其中的18家市级医院于10月份完成了前期招标评标工作,共有35台设备中标,意向采购金额达4.8亿元。采购的产品包括来自美国通用电气、直观复兴、荷兰飞利浦、德国西门子和美国瓦里安等多家医疗设备跨国公司,中标的进口大型医用设备包括最先进的CT、磁共振、数字血管减影造影系统、SPECT、PET/CT、直线加速器和手术机器人等。
进博会期间,除了 “超级大单”之外,7.1馆内,订单签订仪式一场接着一场,掌声此起彼伏。
记者探访复星健康展区,正遇到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与直观复兴签约,仪式十分简单,但购买的商品却并不简单。截至11月7日,直观医疗已经和27家医院签订意向协议,遍及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西、云南等16个省市自治区。
直观医疗公司旗舰产品达芬奇手术系统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首个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系统。全球有超过5000台达芬奇手术系统安装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迄今已进行了600多万例手术,达芬奇手术系统在中国内地84家医院实现装机102台,在香港地区装机8台,共累计手术量达12万例。
今年的复兴健康展区,直观医疗公司除了展示明星产品第四代达芬奇Xi手术系统外,还带来了中国尚未上市的用于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概念机器Ion机械臂辅助的导航支气管镜系统。2019年,Ion机械臂辅助的导航支气管镜系统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复星医药是进博会上为数不多的中国药企之一,去年报名参加第一届进博会时很多人会问:明明是中国企业,复星医药为何可以参加进博会?事实上,2017年5月美国直观医疗与复星医药在上海成立合资公司——直观复星医疗器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而进博会上复星健康展区展示的都是直观医疗研发的进口产品。
“买买买”,在7.1馆,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表现出的采购热情,无疑给参展企业追加了一支对中国市场的强心针。
医药企业“上新”诚意满满
中国市场与国际医疗大企业相互成就,医药巨头也对中国市场投入了非一般的资源和感情。
今年,辉瑞公司携肿瘤、抗感染、炎症与免疫、疫苗、罕见病等五大领域创新产品集体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辉瑞生物制药集团中国区总经理吴琨表示:“进口博览会是个全球化的贸易交流平台,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让世界对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充满期待,辉瑞非常愿意参与其中。我们将始终秉持‘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理念,携手多方共同积极努力推进优秀创新药物的研发及引入,本届进博会上,辉瑞也将围绕这一理念,展示一系列创新药物及治疗方案,让中国乃至世界了解到辉瑞在多个领域的不断创新与进取。”
今年,辉瑞公司新产品密集获批,曾经在一周内,就有内肿瘤、抗生素两大重磅产品相继获批。
今年5月15日,辉瑞肺癌创新药在华获批,此次获批在中国首次实现几乎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全球同步递交并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从获批到首张处方仅用了42天。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周敏介绍:“这一肺癌创新药物被美国NCCN指南推荐用于晚期EGFR突变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在中国人群中,该创新药物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高达18.4个月,首次改善EGFR突变NSCLC患者总生存。这一肺癌创新药物的速上市在为肺癌患者带来创新精准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为他们争取更多有质量的生存时间。”
肺癌创新药获批仅6天后,辉瑞公司另一个重磅产品——开辟我国“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治疗”新局面的新型抗生素也火速在华获批。此前,基于临床迫切的需求,这款新型抗生素被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列为优先审评品种。
在罕见病领域,有一种名为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罕见疾病,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或心肌病, 中国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2019年5月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Vyndamax(氯苯唑酸, Tafamidis)胶囊用于治疗成人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心肌病(ATTR-CM),这是FDA批准的首个治疗ATTR-CM的药物。2018年,为加快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进入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遴选出了48个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名单,其中包括氯苯唑酸(Tafamidis)。
另外,近20年来,我国的特应性皮炎患病率逐步上升,现有的药物治疗手段有限,尤其是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亟需安全、有效治疗手段。舒坦明® (Staquis® Crisaborole)是一个新型的非甾类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用于2岁及以上轻度至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局部治疗,它是近年来首个非类固醇类湿疹药物。据悉,Crisaborole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上市,期望中国可以快速获批。
罗氏制药旗下全新作用机理的抗流感创新药Xofluza(化学名玛巴洛沙韦片),也借进博会首次在中国大陆亮相。全新机理的抗流感创新药Xofluza全病程只需服用一次,被称为“达菲升级版”。
各家企业纷纷拿出最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品,展示给中国的专业观众,期待这些新产品得到中国市场的认可。
进博会上不仅有新品,还有新的好消息。
阿斯利康宣布与上海市政府战略合作再升级,将现有阿斯利康上海研发平台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并成立AI创新中心,正式落户上海市静安区。双方将通过聚焦新药研发、人工智能(AI)医疗、大数据整合服务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助力本土医疗创新事业发展。上海市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于勇,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以及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等相关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阿斯利康自1993年进入中国以来,已在华累计投资超过10亿美元,研发投入达15亿美元,进口额逾155亿美元。
医药巨头的中国情怀
在默沙东展台,有一场活动讲的不是“生意”,而是默沙东与中国的一份特殊“情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处于乙肝感染的高峰时期,也是全球乙肝负担最重的国家。1992年,中国疾控中心在全国30个省145个疾病监测点共调查1-59岁人群67 124人,人群乙肝病毒阳性率为9.75%。按照WHO全球乙肝流行程度的划分标准,中国被列为乙肝高流行地区,推算当时中国约有1.2亿名乙肝病毒携带者,约占当时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的1/3 。如果这些人不进行治疗,其中三分之一携带者的感染状态会恶化为癌症等致命疾病 。
默沙东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并于1986年在美上市。“最初我们希望向中国出售乙肝疫苗,但即使将价格降到最低,中国家庭可能也难以承担。”时任默沙东公司CEO和董事会主席罗伊·瓦杰洛斯(Roy Vagelos)院士在回忆录中写道。
1989年,为从源头上解决这一当时中国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帮助中国消除乙肝病毒和相关疾病,默沙东决定将乙肝疫苗技术转让中国,并负责指导和培训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北京、深圳建立乙肝疫苗生产车间。
在最后签署的合同中,默沙东公司承诺不收取任何专利费或利润,也不在中国大陆出售默沙东生产的乙肝疫苗。
1993年,中国生产出第一批重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并开始接种。2002年,乙肝疫苗被纳入中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越多越多的新生儿实现母婴阻断。30 年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的乙肝感染发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医学病毒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铠对此评价,“中国人群乙肝病毒携带率的大幅下降,和引进默沙东技术是有密切关系的” 。
在进博会默沙东乙肝疫苗技术转让30周年纪念会上,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中国总裁罗万里表示,“我们在这里纪念乙肝疫苗技术转让30周年,不仅是借助进博会这一广阔平台庆祝中国在乙肝预防领域取得的伟大成绩;同时也希望与产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如何为持续提升中国公共健康,支持中国政府实现‘健康中国2030’而共同努力。”
活动上,当年参与技术转让项目的一位工程师,向中国预防医学会梁晓峰秘书长赠送了一件特别的礼物——三十年前利用默沙东技术生产的第一批乙肝疫苗样品。梁晓锋在现场告诉记者,这种包装瓶如今已经不再使用,但这个故事带来的影响,却永久地改变了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默沙东乙肝疫苗技术转让30年的故事对于今天的中国医药市场依旧有启示——中国市场足够大,外企完全可以与中国合作伙伴共成长。近年来,中国本土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纷纷发力,推出不少自主研发的创新医药和器械产品。无论外企还是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都将壮大中国市场,并最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