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专访“冰墩墩”设计师曹雪因为难,才要做
第42版:中国设计出圈 2022-02-28

专访“冰墩墩”设计师曹雪因为难,才要做

吴雪

右图:冰墩墩设计师曹雪。

左图:推动冰墩墩出圈的日本记者辻岗义堂。

上图:吉祥物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能跟所有人沟通”。

右图:曹雪设计团队的冰墩墩草图。 图片提供/曹雪

下图:北京冬奥会冠军苏翊鸣也是冰墩墩铁粉。

下图:排队买冰墩墩成为2022年春节期间的特定“活动”。

恰巧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反倒可能对冰雪运动有着超乎常人的创造力。

记者|吴 雪

“当它出场时,收获的欢呼声比运动员出场时还要高。它在看台上跳舞,为运动员加油,出现在观众挥舞的旗子上,还作为奖品,发给赢得奖牌的运动员。”这是CNN对冰墩墩报道中的一段描述,的确,冰墩墩已然成为蜚声国际的吉祥物,它的走红完全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对于普通网民而言,冠军拥有它,你也有一个,你就沾了点冠军的荣光。

冰墩墩最早的出圈不是领奖台,而是来自一个人:日本电视台记者辻岗义堂“义墩墩”。

《新民周刊》联系上冰墩墩设计师曹雪时,他刚刚与“义墩墩”连线,在这场隔空会面的现场,曹雪为义墩墩画了一幅自己手拿冰墩墩的速写。

两人互动“认亲”的现场,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线下,民间更是掀起“万物皆可冰墩墩”热潮,特许销售门店一早就排起了长队,全民二创实现“一户一墩”成为一种文化奇观。人们惊叹:谁拥有一只冰墩墩,谁就掌握了当下的社交密码。

《新民周刊》在众多媒体采访当中找到一个下午的空档采访曹雪。

面对一夜爆红,曹雪淡然处之。曹雪告诉《新民周刊》,对于冰墩墩一跃成为顶流,他清醒通透地思考过,“当这股热潮慢慢冷下去时,别人可以忘记冰墩墩,但我们不能。我们不是娱乐节目,也不是商人,赚得盆满钵满就可以全身而退。我们要通过总结这次经验把它变成理性的思考”。

难就难在大家和熊猫太熟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19年冰墩墩就已经“出道”,但在冬奥会之前,它离顶流还有段距离。差不多到了2022年2月4日,冰墩墩的热度才开始大幅度攀升。

也是最近一个月来,国内外媒体先后找到曹雪,采访排得满满当当,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曹雪说,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团队成员手上有不同尺寸的冰墩墩,大家随手就送给了长辈、家人和老师。曹雪笑言,现在想来当初过于“草率”了。

为什么选择“熊猫”这个形象,曹雪说,团队的目的很明确——能跟所有人沟通。“在定型为熊猫之前,我们也考虑过麋鹿、东北虎。当时还有一套方案,名字叫‘方方圆圆’,是一个冰块一个雪球。众多原因和文化元素的加持,才变成了今天的‘冰墩墩’。”

曹雪告诉《新民周刊》,因为熊猫身上的中华元素很明显,全世界对“熊猫”的辨识度和喜爱程度高。当然,选择熊猫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熊猫这个形象太司空见惯了,如何做出一款和之前看到过的所有熊猫都不一样的熊猫,是个难题。

为此,曹雪设计团队收集了市场上成百上千款“熊猫”,一张张打印出来,贴了工作室满满一整墙。在设计上,团队最终确定低龄化的熊猫宝宝形象,包括标志性的“内八字”和微微向前倾的身体姿态,还有大大的黑眼圈和攥在手心里的爱心。

“正因为有挑战,才要做,设计不是美工那么简单,更不是元素的堆砌,它需要一个策略性的思考过程。”曹雪说,任何创造性的劳动,都是旧元素的新组合,熊猫是旧元素,冰壳是旧元素,但,就是这一司空见惯的新组合,产生的灵感,才是具有价值的部分。

曹雪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天,2019年8月21日,团队被通知去平时开会的会议室,曹雪还特地买了一个笔记本,想着要记一下领导的修改意见。但一进去,媒体已经把小小的房间堵得水泄不通。

北京冬奥组委活动部副部长高天翻开画册宣布,广州美术学院为北京冬奥会设计的吉祥物,被正式确定为北京冬奥会吉祥物。“那一刻,我突然头脑一片空白,像充了血一样,泪水在眼眶打转,我听见她又讲了一句话:“从此广州美术学院将永远载入奥林匹克史册。”

曹雪设计团队在距离截稿日期只有19天时,交出了16套方案。35个国家,5816幅作品,冰墩墩一路脱颖而出。在这背后,是曹雪团队前后历时10个月、修改1000多次的坚持。在交稿之前,大家几乎没有节假日,单单建文件的大修改就有1000次左右,草图画了上万幅。

为什么修改这么多次?曹雪说,主要在抠眼神、鼻梁等细节,比如,熊猫的壳高一点,还是低一点,黑眼圈占的比例等,从二维草图变为3D模型,为了让它无死角地可爱,实际上,每一步调整都包含“巧思”。

曹雪认为,视觉艺术是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的,就像听觉有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像“义墩墩”为什么会喜欢冰墩墩,没有理由,就是一见钟情。万般理论,也抵不过一眼之别。

冰雪的外壳、火热的内心、飘逸的丝带、萌化的眼睛,原本只定位为“9岁年龄层”的消费群体被拓展到各个年龄层。冰墩墩带来的,不仅是惊人的销量,它更成为一张中国名片,将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与审美传送至全球。

来自南方人的冰雪浪漫

有人会问,一只“冰雪熊猫”为何诞生在南国广州?曹雪表示,广州的孩子没见过冰雪,没有体验。但是,恰巧没有见过冰雪的孩子,反倒可能对冰雪运动有着超乎常人的创造力。

曹雪是南京人,冰墩墩的身上,藏着他的“冰雪记忆”。

在曹雪的记忆里,儿时的冬天,一下雪,他和同伴们就会各自在家里找一些小竹板、木板、小板凳等,五花大绑成一个“土雪橇”或者滑板套,呼朋引伴到楼下雪地里滑雪。大家你拉我推,玩得特别开心。

这段记忆被曹雪融入到了央视发布的冰墩墩、雪容融的相关宣传片里面。镜头里,冰墩墩从雪山里面滑下来之后抖雪的动作,以及跟雪容融在一起时,在冰面上刷陀螺、坐雪橇等场景,都让观众感受到设计者对于冰雪的热爱。

曹雪从小喜欢自娱自乐地画画,这跟他的父亲有很大关系,他的父亲退休前是南京电视台文艺部的编剧,母亲曾是小学数学、美术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了他足够的成长空间,也让曹雪成为了特立独行的“少数派”。

最开始,曹雪参与冬奥会吉祥物的设计,有不少朋友、同行暗示曹雪别白费力气,毕竟竞争非常激烈。但曹雪觉得只管带着人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把花和草种好,伯乐自然自己就会找来了。

曹雪说:“我经历过几次非常大的人生转折,真正做决策时我还是会听从自己。”1985年,曹雪从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那时候,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何尝不是令人艳羡的。

但一次偶然的机会,曹雪被广东省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领导看中,再三思量之下,1999年,曹雪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举家搬到广州,在中年时代开启了全新的职业生涯。本以为就此稳定,曹雪的人生又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跨越”。

2006年起,曹雪放弃了高薪的广告行业,回归到“老本行”,到广州美术学院做了“教书匠”。曹雪笑着说,我愿意把经验归纳整理,再回馈到中国设计教育中去。

用“一夜爆红”形容当下的曹雪并不恰当,因为在设计出“冰墩墩”之前,曹雪在业界已经是大名鼎鼎。

设计的“冰墩墩”爆红之后,曹雪更是接到了来自各方的邀约、代言、设计工作,但他很爱惜自己的羽毛,该婉拒婉拒,该选择选择。

曹雪在设计创意上苛刻,但在生活里他却十分简单,爱好只有一个——痴迷于古典音乐。曹雪告诉《新民周刊》,每次搬家,家里一定要为自己留一间视听室。

也许,正因为这种纯粹,冰墩墩才能够以“顶流”的面貌,站在世人面前——“出道即巅峰”。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随着冰墩墩“营业结束”,有人问,冰墩墩还能火多久。也许,怅然之余还未问出口的问题是,谁将会成为下一个冰墩墩?

不同于迪士尼IP可以长期营业,奥运会IP想要从一种现象发展成一种文化,情感黏性依旧是基础,而情感的弥补,需要故事来拯救。

相比福娃,冰墩墩作为奥运吉祥物,共情能力强了。比如,冰墩墩的卡门,摔倒,4A跳等,无形中都成为了一种共情的文化现象。在如今互联网突破时空的整体语境下,一个IP性格越立体,越能激发观众互动的热情。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