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苏梅市街头的无轨电车。摄影/董浩
左图:身穿乌克兰民族服饰的民众,站在地铁门口迎接2022新年。
右图:2022年1月,基辅街头小吃摊。 摄影/许曜
下图:乌东地区年近八旬的老奶奶也参加射击训练,据称是为了提前防御俄进攻。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现在物产都堪称丰富的乌克兰,为什么许多居民就如她这样,只舍得买土豆而不舍得甚至买不起蔬菜吃呢?
记者|杨维格
“今天也挺好,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变化。”这是远在乌克兰东北部苏梅州首府苏梅市留学的董浩,在2月20日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所说。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危机,生活仍会如此继续。
此前美国官员一再高调散布“俄罗斯将于2月16日进攻乌克兰”的消息。这当然是谎言。但当地时间2月21日深夜,俄总统普京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这种情况下,生活在乌克兰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学生,未来的日常生活会怎么样呢?
一边要追求“自由”
一边只舍得吃土豆
当地时间2月15日上午,刚起床的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在读博士生许曜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翻阅各国新闻,重点关注俄乌局势的最新动态。“俄乌紧张局势下,我每天真的快累死了。”许曜半开玩笑地说,“各方信息特别繁杂,我工作之外都在查数据、找资料、看文献。”这其实和许曜选择的专业有关。许曜读的是国际关系研究专业。并且许曜还坚持自己翻译有关俄乌危机的最新信息,在他的个人微信平台更新。
刷完新闻,许曜简单洗漱吃过早点后就出门了——毕竟学校还都在正常开放。除了在街上遇到正常巡逻的警察,许曜还提到学校的朋友们看见他很高兴,“我听见他们说,你看中国人没走,所以应该其实也没有那么的危险”。
同在基辅国立大学留学的丁嘉琦却有点紧张,因为最近一周城里广场上有很多民众在举行所谓的“爱国游行”。他的一位同班同学也参加了,“他们的手腕上签着‘我的乌克兰,我的国家’字样,以此来表示他们是在追求所谓的‘自由’,追求国家独立的决心。”这一点,俄罗斯方面朝野也都注意到,并认为——自苏联解体之际,乌克兰独立以后,其就是个主权国家。俄罗斯人大多并不理解基辅一些人口中的“独立”到底是什么用意。
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宣布2月16日为乌克兰团结日后,丁嘉琦选择和室友一起去超市囤些粮食,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可真到了这一天,却发现俄罗斯并没有“入侵”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新闻系的留学生汪筱芩为记者介绍了这一天大街上游行的具体情况。
“这次游行的规模其实挺小的,大概只有1500多人。”汪筱芩介绍说,“我到基辅留学后就发现,这座城市的市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地方经常会出现游行的队伍。这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所谓的团结日游行,规模也没有超出过去那些游行。”妇女节宣传保护女性权利,会有游行;中小型企业某项规定不符合员工利益,会有游行……汪筱芩的乌克兰人老师还曾和她吐槽过,乌克兰只要发生一点事,就会有人上街游行。
不过,2月16日那天,基辅的建筑物上大多升起了蓝黄相间的乌克兰国旗。根据汪筱芩发送的短视频,记者发现,路上有一些出租车也挂着乌克兰国旗——仅此而已。
比起“升国旗”来,在基辅,升得更快的是物价。许曜回忆,最近汽油、牛奶等的价格都在涨,但似乎超市还没有出现抢购的状况。在苏梅市的董浩则说,今年以来,他感受到生活必须品的价格大概上涨了10%-20%左右。“从2017年到现在,每年都在增长!比如我们出门乘坐的中巴车,从刚来的4格里夫纳到涨到现在的10格里夫纳。”汪筱芩认为基辅的蔬菜卖得很贵:“昨天逛超市,西红柿、黄瓜这种非常普通的蔬菜也要相当于20元人民币一公斤,所以我大多数时候都吃土豆,因为土豆最便宜。”汪筱芩不禁感叹,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现在物产都堪称丰富的乌克兰,为什么许多居民就如她这样,只舍得买土豆而不舍得甚至买不起蔬菜吃呢?
一边感受古老文化
一边遭遇老旧之窘
生活在乌克兰,感觉如何?董浩给出的回答尽然是——很安稳。毕竟苏梅市不是基辅这样的大都市,节奏比较慢,当地人也都很和善。苏梅市的无轨电车还在运营,保留着一部分历史的味道。他发回国内的照片,竟然被朋友如此评头论足:“以前我家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这种无轨电车,现在已经没有了。没想到乌克兰还保留着这样的电车。”
对于亲身在乌克兰的董浩来说,就没有如此怀旧般的感慨了。不过他也说了:“除了基础设施差点,在当地的生活还挺舒服。”
哪怕生活在乌克兰政治、文化中心基辅的汪筱芩,亦表示,如果不看新闻,会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早上英语课老师问大家怕不怕,大家都在说不怕。晚上舞蹈房人还是很多,大家都跳得很嗨。”汪筱芩兴趣广泛,不仅学习舞蹈还在学驾驶。说到交通工具,汪筱芩和记者分享了她与基辅地铁的故事。
前段时间,乌克兰人欢度新年。从1月1日到1月7日,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街上特别热闹,地铁站被围得水泄不通,坐地铁都要分几拨进,地铁上还有人穿着乌克兰传统民族服饰乘地铁,庆祝他们的节日。“基辅的老式地铁没有任何安全措施,进门是站台,旁边就是铁路轨道,车进站时就直接开进去。基辅的有轨电车,更给人一种旧上海的感觉。”汪筱芩认为和国内相比,基辅交通工具更偏古老化。“当然这里也有修得很漂亮像博物馆一样的地铁站,也许他们刻意是想保留那种古老的感觉。”
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到底如何?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苟利武介绍,自独立以来,乌克兰并没有实现人们所憧憬的繁荣,反而被一次又一次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阴霾所笼罩。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整个欧洲,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汪筱芩还曾在地铁上遭遇过扒窃。一群人把她围住,一人的手去掏她的包儿。幸好汪筱芩发现及时,没有造成财产损失。其实乌克兰基辅市中心经常会出现“掏包事件”,偷包的人大多数是流浪者。汪筱芩第一次被偷,就是一个流浪小男孩作案。“他看我是外国人就一直盯着我要钱,不给他,他就一直跟着我,然后趁我不注意把包儿偷走了。”汪筱芩回忆到,“他们不仅偷外国人的包,还会偷本地人。之前我舞蹈老师的朋友就被偷走了一部手机。”
另一位在基辅留学的姑娘褚晨,遭遇要比汪筱芩还曲折。留学期间,她与另一位中国姑娘一起在外租房。2021年8月份的一天,那个出租房着火了,褚晨在基辅的所有物品都被火焰吞噬变成黑灰。经过调查,原来她租住的是二战时期建造的老房子,一直没有进行过维修,过于老化的线路引起了火灾。
留学在外的生活本就有诸多不易,大火之后的余波不断冲击着褚晨。当时站在绝望边缘的褚晨,选择给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文教处打了电话。“第二天,就有同学来看我。”褚晨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满怀感激,“特别感动的是老师还组织同学们给我们捐款,钱不是很多,但特别感谢他们”。
今年虎年春节临近,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还为留学生们派发了新春礼包,里面有春联、口罩、巧克力等。与乌克兰人一过年就去散步、喝热红酒、滑冰不同,中国人不论在哪过年最重要都是包顿饺子。除夕那天,董浩白天上课,晚上和同学一起包了顿饺子。第二次在外过春节的汪筱芩不仅包了饺子,还邀请了她的几位朋友一起聚餐,每个朋友做一道拿手菜,一共凑了八个菜。“因为有时差,除夕那天早晨我刚起床,我妈妈就说家里人都吃好年夜饭了。等到我们开始吃年夜饭的时候,国内都在放春晚了。”
在外留学两年都没有回家的褚晨,则选择回国过年。2021年底,褚晨顺利结课。虽然还未完成乌克兰毕业证的认证,但她依然选择先行回国。为了顺利回国,褚晨提前两个月就开始订机票。中途熔断两次后,她终于订到了12月31日的机票。回国途中,褚晨一直挺紧张,担心被传染新冠,但好在返程很顺利。在上海和兰州分别隔离14天后,她终于赶在除夕夜之前解封回到家,吃上了家乡的饺子。
一边想要去俄化
一边日常说俄语
提到为什么选择到乌克兰留学,汪筱芩介绍她的本科学校有国外公派留学项目,学习俄语的她顺其自然地选择了有“小俄罗斯”之称的乌克兰。不过在选择留学专业时,她选择学习新闻。“在这个政治军事不断有冲突矛盾的国家,我每天都会接触大量的新闻,这是一个开阔视野、锻炼思维的过程,对我的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汪筱芩目前还在基辅一家中国驻俄分公司的宣传部实习,主要负责翻译乌克兰新闻。说到乌克兰媒体,汪筱芩表示乌克兰媒体更多转译的是西方媒体报道,而西方媒体有时会恶意抹黑中国,比如之前新疆棉花事件。在课堂上,汪筱芩的一位乌克兰老师就曾问过与她同班的新疆同学,中国人是否真的对新疆人采用奴隶制度?“我的老师怎么也算高级知识分子,但他还是对西方媒体的‘洗脑’防不胜防。”
“他们不喜欢普京,也不喜欢俄罗斯人,但他们日常会说俄语。”这是汪筱芩在基辅观察到的有趣现象。虽然乌克兰规定官方场合必须说乌克兰语,学校也必须学乌克兰语,但有些人只习惯说俄语。基辅的民众认为使用哪种语言是自己的权利,不说乌克兰语,并不代表不爱国。
与之相反的则是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这里的反俄情绪与乌克兰中东部相比,更为高涨。在利沃夫理工大学留学6年的佘献宁对此深有体会。2016年他刚到利沃夫时,能看到一些有关2014年乌“亲欧盟示威”的纪念碑,还能在街上看到一些建筑物或条幅上有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痕迹。他所在的大学也只开设乌克兰语和英语双线课程供学生选择,从没有俄语课程。“在利沃夫听不到当地人说俄语,即使他们都懂,即使他们都会。”
苟利武解释说:“这并不难理解。与俄罗斯文化同源的乌克兰在独立后,采取了很多去俄化措施。选择把乌克兰语列为官方语言,同时限制俄语及其他语言的使用只是其中之一。”他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量的俄语词汇被引入乌克兰语,在乌克兰人尤其是东部、中部和南部乌克兰人中形成的一种名为“苏几克”(Surzhyk)的乌俄混合语沿用至今。如果不是专业学习乌克兰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无法准确区分俄语和乌克兰语词汇。
当问及身边有没有乌克兰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过俄乌局势,汪筱芩说富人坐私人飞机逃离乌克兰的新闻出来后,乌克兰网络上流传了一个视频,视频中是泽连斯基拿着大喇叭在基辅里找人,但是基辅人都逃光了,一个人都找不到。当时汪筱芩觉得蛮搞笑的,但视频下一些乌克兰同学们和民众的评论,又让她惊讶—— “乌克兰不怕入侵”、“我周三还要参加考试,我往哪里跑?”……
研究东欧历史的丁嘉琦表示曾和他的乌克兰朋友聊起过,这位朋友认为此次俄乌危机是克里米亚战争危机的一个延续。苟利武称:“2021-2022年乌克兰危机确实是2013-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延续。2013-2014年乌克兰危机的两大遗产分别是克里米亚事件和顿巴斯冲突。此次危机正是源于旷日持久的顿巴斯冲突。”
基于目前俄乌形势发展,苟利武判断乌克兰危机很可能会长期持续下去。只是可怜乌克兰的民众,许多人也没明白,为什么生活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文中许曜、汪筱芩、褚晨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