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阙政 绘制| 刘绮黎
东亚三国都爱吃豆制品,以至于出国留学都要去华人超市寻觅一方豆腐。不过其实在西方,豆食也广受欢迎,拥有悠久的历史,尽管并不一定以豆腐的形式出现。
在欧洲,早在1737年,植物学家卡罗勒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就在书中描述了荷兰花园里种植的大豆——这是欧洲大豆栽培的首次记录。欧洲最伟大的大豆育种专家霍姆伯格博士在20世纪初已开始研究大豆育种,尽管初期产量极低,他依然坚持对大豆进行了大约2700次杂交,培育出一种高产的耐寒大豆。即使在大豆产量不高,没啥经济价值的时代,欧美人也已经喜欢上大豆的风味——瑞典大约在1909年开始从东亚进口大豆,从1923年开始更是大量进口,每年能进口大豆6.5万吨,进口豆油4600吨。
在大量进口和广泛钻研种植的过程中,豆类美食也应运而生——
瑞典:豆浆奶粉 豆腐汉堡
全世界两大豆浆生产系统公司的总部都位于瑞典:一家是做豆浆自动化生产的阿尔法-拉瓦尔,一家是做灌装的利乐,这两家公司的豆浆生产史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所以瑞典也是最早利用大豆蛋白生产豆浆婴儿配方奶粉的国家。
1981年,蒂姆·奥朗德还在瑞典创办了第一家豆腐公司“Aros Sojaprodukter”,每周能卖出360公斤豆腐和1080个豆腐汉堡。他们甚至还出版了欧洲第一本豆腐书籍《豆腐博肯》(Tofu Boken)。
豆腐汉堡的主要思路就是用豆腐泥塑形后下锅煎,替代汉堡中的牛肉饼,添加洋葱与土豆风味更佳。
波兰:小扁豆汤
旅居中国的波兰美食家翠花有一份家传的波兰小扁豆汤(Lentil Soup)食谱——
食材
取小扁豆 250g
(她喜欢绿色,翠妈也用红色的小扁豆)
另需1-2个胡萝卜
2-3根芹菜
1根葱
1-2个土豆
1-2个大蒜
番茄或洋葱丁可选
1茶匙盐
1-2茶匙百里香(可以用孜然粉替代)
1-2茶匙辣椒粉
3-4片香叶
1-2茶匙黑胡椒(可选)
做法
芹菜、胡萝卜、土豆切丁备用
锅烧热
倒入橄榄油或黄油
先将葱和大蒜爆炒出香味
再加入蔬菜丁(后续可加番茄与洋葱丁)炒出香味
然后加开水
大火煮开后
小火再煮8分钟
加盐
倒入洗好的小扁豆
继续焖煮25-30分钟
加入百里香等调料
一份波兰小扁豆汤就做好了!
翠花温馨提示:扁豆蛋白质丰富,健身的朋友可以多喝点小扁豆汤哟。
西班牙:
马德里乱炖
一道著名的西班牙菜,跟蜀地九宫格火锅一样,最早是穷人食物,但架不住好吃,逐渐风靡全国。
制作马德里乱炖(Cocido Madrileño)用到的主要豆子是鹰嘴豆,前一晚先用温水浸泡过夜,制作时,将熏肉、牛肉、后腿肉、猪血肠等一起炖煮,撇去浮沫后,将鹰嘴豆加入肉汤中继续慢炖数小时,最后加入切丁胡萝卜与土豆,喜欢吃蔬菜的还可以加些圆白菜,一同煮到酥软即可。
墨西哥:
鸡汤炖豆
一样是汤炖豆,墨西哥版本的又有不同——他们喜欢用鸡汤,炖黑豆,煮出来的汤豆是芝麻糊的颜色。
做法倒也像乱炖:油烧热后加入切丁洋葱翻炒数分钟,倒入黑豆与鸡汤,再加点牛至提香,待汤汁渐稠、黑豆软烂即可盛出,撒上盐、胡椒粉和芝士粉调味。
日本:
纳豆 味噌
传说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已将做豆腐的技术带了过去,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一直视鉴真为豆腐祖师。
日本人的豆腐料理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如京都南禅寺的汤豆腐,精致程度堪比怀石料理。下里巴人如味噌、纳豆,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几乎每天都会出现的国民美食。
味噌和纳豆都是大豆发酵的产物。在京都有制作味噌的百年老店,产品从最经典的白味噌、红味噌,一直到后来流行的柚子味噌。日剧《小森林》里展现乡村制作纳豆的过程——将煮熟的黄豆平铺在稻草上,撒上曲,卷起稻草包,用草绳将两端扎好,埋入雪堆——再取出时,就是黏黏的可以拉丝的纳豆了,取些鲜酱油搅拌着吃,质朴又美味。
印尼:
丹贝
丹贝(Tempeh)又称天培,是印尼人发酵大豆的产物——大豆煮熟去皮,加入寡孢根霉菌,再以香蕉叶包覆,经过一到两天的发酵,就会得到这种白色饼状的食物。看这个做法,口感也许挺接近纳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