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华政70年大事记
第23版:封面报道 2022-11-07

华政70年大事记

非虫/刘绮黎

魏文伯

郑文卿

雷经天

大草坪上的“办公室”——帐篷

整理 | 非虫 制图| 刘绮黎

1952年,在圣约翰大学旧址诞生的华政,经历了70年风雨历程,见证了共和国的法治进步历程,发展成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300余人;设有20个学院(部),18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8个博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47个硕士学位二级授权学科、25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7年全国学科评估中,法学获评A级,政治学获评B级;2018年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法律硕士专业获评A档。2018年,学校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名列前茅。

1952年

6月

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筹备处正式成立。

首任院长由中共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兼任。

1952年

11月15日

华东政法学院首届开学典礼在交谊楼举行。

魏文伯院长作讲话,更献诗一首——《祝华东政法学院成立》。

同期,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规划,北京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相继成立,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相继设立和恢复了法律系,由此,中国的法学教育初具规模。

1958年

8月

华东政法学院与上海财经学院、复旦大学法律系、中科院上海分院经济研究所和历史研究所合并为上海社会科学院。

1963年

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72年正式撤销。

1979年

3月

华东政法学院第二次复校,12月起为司法部管理的学校。

1980年

8月

学校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批学生。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教职工就在简易的帐篷里、简陋的教室里,开始了新的创业,铸就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帐篷精神”。

1981年

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1年

学校全日制本科专业在华东六省一市列入第一批招生,并逐步扩展到全国。

1994年

成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试点院校之一。

1995年

成为全国八所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之一,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次年,学校获准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同年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

1996年

国际经济法学科为司法部重点学科,是学校首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巩固和发展法学学科的同时,学校增设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

1998年

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由此,学校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2000年

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为教育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3年

学校建设松江新校区。当年奠基,当年投入使用。

2005年

8月

学校主体搬迁至松江校区,并逐步将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建设。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2007年

3月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为上海市管理的高校。

2012年

11月

获批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4年

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7所高校之一。入选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018年

学校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

2021年

长宁校区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历史风貌校园,呈现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相互交融的“最上海”文脉。

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实现了从千人学院向万人大学的转变、从单科性行业性学院向以法学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的转变,形成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格局,“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熠熠生辉。

资料来源:华东政法大学校志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