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搜神大全》中的哪吒。
明代《封神演义》刻本中的哪吒有了丸子头形象。
辽代“哪吒闹海图”
我们心目中倔强叛逆的哪吒,人在塔檐下,怎敢不低头,一叹。
记者|何映宇
《哪吒之魔童闹海》正在热映,美影厂的经典动画片《哪吒闹海》家喻户晓,乍一看这个标题,你是不是觉得这个问题是多问的。
但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你如果认真读过《封神演义》就会发现,哪吒确实打死了巡海夜叉和龙王三太子,但是,他可没有去与四海龙王寻仇,更没有把龙宫闹得天翻地覆,把四海龙王全部诛灭。也就是说,动画片《哪吒闹海》中浓墨重彩描绘的大闹龙宫高潮部分,在《封神演义》中是不存在的!
这是不是有点颠覆你的认知?
故事雏形本无闹海
哪吒故事的最初源头是《杂宝藏经·王子以肉济父母缘》中王子割肉给父母充饥的故事,可没说他是哪吒,而且,他排行第六,不是第三。至宋代,普济和尚的《五灯会元》中写,哪吒太子还骨肉于父母之后,不仅恢复了原来的形体,还获得了相当的神通,并为父母讲经。提到或者不提到哪吒,都非常简略,和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不可同日而语,而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情况就大不相同,比较完整的哪吒闹海故事开始出现。
这个故事基本上是《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哪吒故事的雏形,但如果你细读的话,就会发现,三者并不完全一致。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述的哪吒闹海故事还是比较简略,只有短短一句话:“哪吒生五日,化身浴于东海,足踏水晶殿,飞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师时七日,即能战,杀九龙。”“杀九龙”,也不是哪吒割肉剔骨还父之后杀的,而是之前。所以动画片《哪吒闹海》应该是在其他民间传说基础上,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北京是哪吒城?
此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封神演义》都写到哪吒拉弓射箭射死一位神仙,引起轩然大波,实际上,也正是这位石某大仙,才是《封神演义》李靖遇到的最大麻烦,四海龙王完全是配角。这位被哪吒射死的倒霉鬼,《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写的是“石记娘娘之子”,《封神演义》中写的是“石矶娘娘的徒弟碧云童儿”,《西游记》第八十三回没有提到,动画片《哪吒闹海》58分钟这么长的篇幅居然也全部删去,以四海龙王兴风作浪为子报仇取而代之。但实际上,读过《封神演义》的你一定知道,哪吒剔骨还肉莲花化身之后,他根本没有去找四海龙王报仇,相反,他和李靖以及兄长木吒大干了一架,冤有头债有主,这冤大头,不是龙王,而正是李靖!
一开始哪吒老霸道了,杀得李靖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暗自叫苦,儿子木吒救驾被哪吒打败,堪堪就要坏了卿卿性命。就在这紧要关头,长子金吒和他师父广法天尊赶到,把哪吒一顿胖揍,用扁拐打得哪吒三昧真火七窍狂喷,最后李靖的师父燃灯道人又用玲珑塔将哪吒罩住,用塔内之火烧他,我们心目中倔强叛逆的哪吒,人在塔檐下,怎敢不低头,一叹。
这塔,日后就成为父亲李靖手中的法宝,主要不是对付美猴王的,而是提防哪吒对他下手,是这么个前因后果。所以《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写到哪吒用剑架住父亲砍孙悟空的刀时,托塔李天王大惊失色,缘何失态?是误以为哪吒又要对他不利啊!你看这对父子,貌合神离,真是玻璃父子情。
而哪吒能够镇压恶龙的故事在民间看来很有市场,所以到了明初,传说朱棣的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从下凡的哪吒那里得到灵感,用哪吒的身体画出北京城的形制——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的两口井,是哪吒的眼睛等等,在这个故事中,八臂哪吒的身体与老北京的城市构造是一一对应的。英国学者L.C.Arlington与William Lewisohn合著的《老北京研究》中对此有更为详细的描述,连哪里是哪吒的大肠和小肠,哪里是哪吒的肚脐和膀胱都一一列出。
这就是北京是哪吒城的传说由来。
本周博物
辽代“哪吒闹海图”
出土于辽宁朝阳北塔地宫的石函,是有关“哪吒闹海”最早的图像遗存。
石函为绿砂岩雕制。长方形,盝顶,子母口,盖一端有孔。函盖刻一方塔,塔身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后题“都提点前上京管内僧录宣演大师赐紫沙门蕴珪记”。盖下面一半刻飞天,一半饰团莲藻井。盖六侧面刻六飞天,姿态生动。石函四侧面刻一组佛教中传说的“哪吒护法”故事,图案上书“大圣那(哪)吒太子”,内容为哪吒指挥夜叉率众追杀兴风作浪的和修吉龙王。